在每年9月的第三周,加拿大安大略省都要舉行秋耕節,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秋收結束后,農民犁地為來年備耕。因此,“秋耕”實際上應為“秋翻”。但“秋耕節”聽起來順耳,故如是名之。
秋耕節是歐洲移民100多年前在加拿大留下的傳統。那時大片大片荒地剛剛開墾,年年需要秋耕,以去除雜草,清理石頭,保護土壤,減少病蟲害,方便第二年春天的播種。于是,秋耕就成為農耕的基礎,無秋耕,便無所謂春播,也就難有收獲。秋耕的能力如何遂也漸變為檢驗一個農民“合格度”的標準。而在秋耕節上,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秋耕賽。
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現在加拿大的農田已經采用免耕播種法,一般不再進行“秋耕”。但由于地力下降,加拿大的土地每四五年要休耕一次,休耕期在4年左右。休耕田返耕,依然需秋耕一次。所以,秋耕既是傳統也是實際需要。
秋耕節每年輪流在各地舉行,去年輪到了利茲―格雷維爾,具體地點是渥太華西北大約100公里處的克柔斯比村。記者在秋耕節的第四天趕到那里,搭乘一輛拖拉機來到秋耕賽的現場。比賽分為3個區:最小的是馬耕區;中間是上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的老式拖拉機耕作區;最大的是現代拖拉機區。這兒的比賽最壯觀也最吸引人,因為從馬耕田到現代化農業作業,整整跨越了人類逾千年的農業文明史。
比賽開始了,只見數十臺拖拉機來來往往,十幾架馬拉犁忙個不停,考核人員緊張的檢查耕的深度和壟的直度與寬度。馬拉犁一次只能耕一條壟;30年代拖拉機已經可以翻耕2條壟,現代拖拉機一次可耕8條,其速度和質量實在令高頭大馬難以望其項背!但是,在感嘆現代農業之時,人們還是愿意回顧過去,看看馬拉犁耕的土地,體驗一下祖輩創業的艱辛。
前來觀看和參加比賽的,有議員,有城里人,也有農民。議員們到此一試身手,目的是向農村選民表示,他們關心農村,愿意給農民爭取更多的利益。城里人是來體驗農業的變化和美麗的鄉村風光,農民們則是趕來取經。記者隨口問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你覺得秋耕同你有什么關系嗎?”在老師的鼓勵下,孩子靦腆地說:“我想知道農民如何生產超市的食品。”
在秋耕節期間,還要舉辦有數百家商戶參加的展覽會,產品從拖拉機、推土機、打捆機和掃雪機等機械,到家庭日常品,琳瑯滿目,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此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特別是孩子們,既可看有關農業的畫冊和錄像,也可坐上微型卡車圍著草垛嬉戲,或者去參觀小牛和小羊……玩得腿腳疲軟了,可以坐在涼棚下,喝幾杯冷飲、吃幾只“熱狗”,和家人或朋友說說笑笑,暢敘一年的收獲。從這一點來看,秋耕節簡直就像中國的中秋節。不過,光顧秋耕節的人晚上不賞月,而是看焰火。
秋耕節結束時還要競選“秋耕皇后”,獎品是一輛汽車和為安大略省秋耕賽協會工作一年的機會。獲獎者必須接受評選組的公開面試,回答有關農村、農業和秋耕節的很多問題。當選后的“秋耕皇后”,要在此后的一年內承擔起下一屆秋耕節籌委會的公關工作。因此,美麗的外表、優雅的談吐、深厚的學識,乃至非凡的社會活動能力,都是競選“秋耕皇后”不可或缺的條件。
傳統與現代對話,城市與鄉村交流,人與自然親近,所有這一切都給平素沉寂而廣闊的鄉村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喜悅。因而,秋耕節年年辦,常辦常新。據統計,去年大約有8萬人參加了這個為時5天的歡樂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