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種牛
不久前,古巴農民勞爾·埃爾南德斯經過多年試驗,培育出一種只有89厘米高的矮種母牛,這種牛雖然矮小,但免疫力強,經濟價值高。
勞爾·埃爾南德斯家住古巴比那爾德里奧省,他從1976年開始在其莊園里進行培育矮種牛的試驗,經過3代雜交改良,終于培育出矮種母牛。另外,矮種公牛也于兩個月前出世,其身高只有80厘米。
勞爾·埃爾南德斯說,矮種母牛非常容易飼養,可以生活在院子或花園里,甚至在屋頂平臺上,每天不需吃大量食物,但每頭牛每天可產奶六七升。他說,下一步他將讓矮種母牛和矮種公牛交配,繁育后代,屆時,新一代矮種牛的身高將不會超過65厘米。
勞爾·埃爾南德斯說,他培育矮種牛主要是為了向動物園出售,供游人參觀,矮種牛產的奶可供幼獸食用,同時也是為了向不利于發展傳統畜牧業的山區推廣,因為矮種牛不僅便于飼養,而且更經濟實惠。
人造肉
首屆國際試管肉研討會在挪威舉行。會上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在設定一系列技術標準后,人工制造的肉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擺上超級市場的貨架,和傳統的肉類爭奪消費者。西班牙《數碼報》近日刊發文章説,2003年,當幾位科學家首次提出,大量生產人造肉以供人類食用時,似乎還是科幻故事。而目前,專家首次計劃將其推向市場。
專家們認為,這種“培植”的肉可能解決人類在未來遇到的更為重大的挑戰,例如,人口的增長,以及畜牧業的擴張給環境帶來的影響。聯合國對這種技術的發展很感興趣,因為據其估計,世界人口將在未來的40年內由目前的62億增加到90億,屆時生活資料將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報告預計,人造肉的成本大約為每噸3500歐元,而每噸未得到政府補貼的雞肉價格為1800歐元。這個價格可以使人造肉爭取到一部分市場。為此,未來肉類加工業必須戰勝諸多挑戰,例如改善技術,以及針對消費者的觀念采取措施。消費者可能對購買這種肉持保留態度。
挪威研討會上的科學家們認為,大部分人還沒有在心理上作好食用這種試管肉的準備。實際上,據他們估計,在這種新興產業的成本中將有相當一部分被用于宣傳活動,以便使人們認識到這種肉的益處:沒有疾病,其生產過程造成的污染很小,而且不會給動物帶來痛苦。
目前已研制出的人造肉和傳統肉類的外觀尚相去甚遠。一塊傳統的肉是由肌肉、脂肪和結締組織構成的,其復雜的結構不能在一個培養皿里被復制。
可食用包裝膜
美國科學家最近用乳制品和生物燃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加工生產出一種可食用的食品抗水包裝膜。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日前報道,這一技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農業研究服務機構———東部地區乳制品加工和產品研究小組的研究負責人佩吉·托馬蘇拉和她的同事們開發的。他們發現將牛奶蛋白干酪素和水以及甘油(生物燃料生產過程的一種副產品)混合在一起,能生產出一種抗水性強的可食用食品包裝膜。
托馬蘇拉說,科學家使用二氧化碳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溶劑,二氧化碳被融入牛奶,降低了牛奶的pH值,從牛奶中分離出酪蛋白,使酪蛋白形成一種二氧化碳-酪蛋白的顆粒物質。二氧化碳使可食用薄膜變得更加抗水、更具生物可降解性,使用的二氧化碳則來自制造乙醇的葡萄糖發酵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
由此生產出來的食品包裝膜光滑、透明并且完全可食用。如同傳統的食品包裝,可食用薄膜能夠延長很多食品的保存期限,保護食品不受破壞,防止食品暴露在潮濕和氧氣之中,并且改善外觀。通過使用可再生資源而不是石化產品,科學家能夠生產出更具生物可降解性的產品,減少浪費。
益生菌喂豬
英國研究者日前稱,益生菌可以降低豬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這樣有可能會使人們獲得更為安全的豬肉產品,尤其是在目前歐盟已經頒布法令禁止給牲畜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
益生菌一直被稱為“好細菌”,它天然存在于人和某些動物的腸道中,能夠增強肌體的免疫力,抑制某些“壞”細菌的作用。最近的研究通過給豬食用益生菌,降低了沙門氏菌的感染率,這樣不僅為益生菌的供應商提供了新的銷售方向,同時也增強了豬肉的安全性。此項研究將為牲畜養殖和加工者提供幫助。位于Weybridge的英國獸醫實驗局的研究者日前公布了這個消息。(許 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