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知識發展日新月異,光教會學生某些技能是不夠的,必須教會他們在工作中自學。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勝任實際工作。”荷蘭農業教育中心委員會國際事務主任漢斯·布蘭克斯汀這樣總結荷蘭農業教育的成功之處。
荷蘭是一個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的小國,但它卻是僅次于美國和法國的農產品出口大國,荷蘭農業的成功靠的是什么?近日參觀荷蘭中部埃德市的格隆霍斯特農業教育中心時發現,荷蘭農業教育從內容到方法都非常重視實用性,教學手段先進,強調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這樣培養的人才,不僅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而且具備經營知識和市場意識,更能適應全球化競爭。
走進格隆霍斯特農教中心,現代簡約的建筑風格、敞亮的玻璃頂篷和大面積的公共空間令人眼前一亮。在二樓學生自習大廳里擺著幾十臺電腦,幾名學生正在檢索資料。布蘭克斯汀介紹,荷蘭政府對農校非常重視,農校獲得的撥款比其他職業學校更多,因此農校通常都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和網絡設備。
學校中專部主任卡斯珀·德永介紹說,現代科技更新快,一本書教上10年的辦法早就行不通了。老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把最新的科技發展和業界動態教給學生。在該校教材中,傳統紙質教科書比重日益下降,從網絡上獲取信息越來越重要。
對動態教學的追求體現在各個方面。在教學內容上,荷蘭農校的教育大綱由一個獨立于政府的行業權威機構制定,內容基于產業實際需要,而且隨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不斷調整。
在教學形式上,農校的課堂理論授課所占比重不大,大量時間用于田間、工廠里的實踐學習。德永說,他們學校的中專學生在外面單位實習的時間占全部學習時間的一半,剩余的一半里還包括相當一部分在實驗室做實驗的時間。在實踐中學習,比背書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知識掌握得更牢。
為使學習貼近生產實際,農校老師們開發各種新的實驗和實習形式,引進先進的實驗器材,努力與業界發展同步。在格隆霍斯特農教中心的“果汁工廠”里,看到了一套制作果汁飲料的微型生產線,可完成從配料、制作、裝瓶、質檢到貼牌的所有環節。學生利用這套設備制作了“多種維生素混合果汁”并在校內出售。
學校不僅有模擬工廠,也有模擬公司。據德永介紹,學校中專四年級學生要完成一個為期20周的實習項目:公司運作。該校現有兩個“公司”,完全按照正規公司形式運作。目前一個“公司”開發的產品已被真正的商家看中,愿投資進行大規模生產。
德永說,雖然有老師指導,但公司主要工作都由學生自己策劃并完成,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是很大考驗。從市場調研、產品開發到發售股票,從生產銷售到召開股東大會和撰寫財務報告,這種全方位的實戰演練,對他們日后踏入社會十分重要。
近年來,荷蘭農校開始對每名學生實行有針對性教學,學生如果已掌握某些知識,就不必再費時間,而欠缺的方面則重點補習。這種“個性化”教學對老師的要求更高,也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