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市場糧價低迷、甚至“谷賤傷農”現狀下,不能指望依靠企業行為改變這種市場失衡狀況。這時候,國家采取宏觀調控舉措是勢在必行。以小麥托市收購為背景,以主渠道與多渠道結合為契機,本篇從宏觀調控角度再論糧食。
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是積極促進糧食生產、加強糧食安全的價格宏觀調控舉措。
全國春耕開始前后,國家兩次提高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累計稻谷最低收購價提高9%-10%,小麥最低收購價格提高4%-7%。不久前,記者先后兩次赴全國第一小麥生產大省和小麥托市收購量最高的河南省進行實地采訪,深切地感受到,宣布繼續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務院及時采取的加強糧食安全的價格宏觀調控舉措,是促生產、保民生的有效手段。
在市場糧價低迷、甚至“谷賤傷農”條件下,不能指望依靠企業行為改變這種市場失衡狀況。這時候,國家采取宏觀調控舉措是勢在必行。國家對主產區大品種采取最低收購價預案,是一項必要的糧食宏觀調控新手段和新舉措。既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老大難問題,又促使國家掌控了糧食主動權,有利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小麥托市收購政策的實踐充分證明:我國探索到了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有效的糧食宏觀調控新手段。
采取最低收購價預案,是農民穩定增收的保障。在市場價格下降到使農民不足以得到平均利潤,即種糧虧本時,企業不可能對農民增收有什么作為。采取積極干預措施,才能保障生產者基本收益。在這農業和農民最需要以工補農、以城支農的雪中送炭的時刻,只能依靠國家采取積極干預措施,才能保障生產者基本收益。據計算,在2006和2007的兩年間,河南全省農民從小麥托市收購中增加收入36.9億元以上。
采取最低收購價預案,是促進糧食持續穩定增長的動力。只有不斷合理提高農民種糧的收益,給他們創造擴大再生產的條件,才能保護和激發農民內在的種糧積極性。采取托市收購極大增強了農民內在的糧食生產的熱情。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轉變為巨大的物質成果。200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超過5億噸,扣除大豆,谷物總產量大于需求量,矗立起一座新里程碑。
采取最低收購價預案,是國有糧食企業發揮市場主渠道作用的體現。國有糧食企業發揮市場主渠道作用,主要體現在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載體模范執行政府調控舉措。
實質而言,小麥托市收購就是以國有糧食企業為載體而實施的積極干預措施,也是國有糧食企業發揮主渠道作用的一種形式。采取這種形式,國家掌握了足夠的糧源,又通過糧食批發市場進行公開拍賣、競價銷售。如是,把主渠道與多渠道結合起來,有利于促使糧食市場正常運行、競爭有序、有利產銷。
采取小麥托市收購也有利于調整面粉加工企業結構。近年來,我國面粉加工業中小型企業過多過散,產能過剩50%以上。小麥加工粗放,資源利用率低下。采取小麥托市收購、市場公開拍賣之后,只有大中型企業才有能力購買小麥,小型企業被迫轉產或整合,大中型企業不斷擴大規模,促進小麥加工結構趨向大型化、合理化。
采取最低收購價預案,促進了新型市場主體的成長發育。自深化糧改、實施托市收購以來,農村應運而生涌現出了一大批農村糧食經紀人。迄今,我國農村糧食經紀人隊伍有八十多萬人,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一是農村糧食專業合作社(小麥協會、糧油服務社等)開展糧食收購。他們實際上也是農民,不過是自我組織起來、開展自我服務的農民,有穩定的形式,掛靠在糧食龍頭企業。這種糧食專業合作社組織無償向農民提供“五統一”服務,即統一標準、統一收購、統一供應良種、統一供應化肥、統一技術指導;二是農村有小本買賣經驗的農民,進行糧食收購。他們離土不離鄉,在收購季節經營糧食,機動又靈活,像一支支購糧小分隊;三是糧食企業下崗職工。這一類為數不多。他們具有糧食業務知識和技能,從事糧食經紀職業更駕輕就熟,發揮良好作用。他們彌補了糧食收購市場上的斷層,成為新型市場主體。為完成糧食托市收購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據調查,農村糧食經紀人收購的托市小麥占總收購量的60%以上,在河南、山東和河北一些地方的這個比例更高達90%以上,名副其實成為農村的一個新型市場主體。
采取最低收購價預案,國家多花點錢收購農民余糧是物有所值。在我國,一方面人口眾多、并不斷增加,糧食需求量呈剛性增長;另一方面耕地資源稀缺、且不斷減少,制約糧食總產量的提高。這兩種基本情況決定我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理應適當增加糧食儲備。
鑒于此,在市場價格低迷條件下,國家采取托市收購舉措增購一批余糧,效用很大:既促使農民增加收入,又能使國家掌握足夠糧源,有效提高國家糧食安全度。可以說,為托市收購所支付的費用真正花在了刀刃上,不應視為財政負擔。
與國際糧價飛漲相對照,我國糧價雖然有所上揚,但還是比較溫和的,整個糧食市場穩定,國內市場供應充足,糧食儲備連續增長,占當年消費總量的比例高達33%以上。這中間,國家果斷采取的糧食托市收購政策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