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筆者在四川油菜籽開秤之前,對主產區新津、邛崍、彭州等地的油廠、農戶進行調研。獲得了川內油菜籽的一些最新情況。
但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周邊綿陽、德陽、成都、廣元等地市受災異常嚴重,出現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地震所影響的地區為川內油菜籽核心產區。
市場對地震是否將對四川油菜籽產量和菜籽油產業的發展產生巨大沖擊這一問題給予高度關注。我們在此就已經掌握的信息進行闡述,并提出看法。
油菜籽產量損失低于預期
從時間看:
地震發生于5月12日。四川油菜籽在此時已經處于收割、晾曬階段。筆者11日在成都周邊的調研中,也證實:油菜籽處于大規模的收割過程之中。此時,油菜籽完全成熟,產量基本定型。后期對產量的主要影響集中在晾曬期間的天氣。那么至5月12日以來,四川盆地內較大的降雨過程集中在13-14日,其后即轉為多云或間晴天氣,有利于油菜籽的晾曬。
進一步,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省內中小型油廠基本預備烘干設備能夠有效處理水分含量較高的菜籽。
從地震影響地域看:
重災區為北川、汶川、青川、都江堰、什邡、綿竹、安縣、平武、茂縣、彭縣。其中龍門山山區損失尤為嚴重。
從災區分布看,都江堰、綿竹、什邡、安縣和彭州均為油菜籽的主產區。這些災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處于四川盆地邊緣,地形呈現:平壩——丘陵——山地的逐次分布。而四川油菜籽的種植田地通常為與水稻田地一致,每年在菜籽收割后即開始播種水稻,并無差異。水稻田通常處于平壩地帶,這是一個基本常識。也即是說,盡管有部分高山山地種植的油菜籽,但主體分布仍處于平壩地帶。
從就地震的影響看,災區平壩地區所受損失相對小于山區地帶。而我們對震區油廠的損失調查看:什邡、綿陽、廣漢的主要壓榨廠均處于可以快速恢復生產的狀態。
我們進一步分解四川地區的油菜籽產量和加工企業的分布,目前川內的油菜籽產區廣泛分布于成都、德陽、綿陽、眉山、遂寧、內江等地市,加工地域則集中在成都、綿陽、達州。地震對四川盆地的西北緣產生了巨大的破壞,所幸其它地市州和成都這樣的特大型城市幸免于難。省內的油脂壓榨能力沒有大的削弱。
從震后的工作看
當前,災區已經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生產自救,開展災后重建上來。根據四川農業廳在5月23日發布的數據,省內油菜籽收割基本完成,小麥收割完成92%,水稻播種完成計劃進度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