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汶川,里氏八點零級特大地震揪緊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富饒綺麗的家園瞬間創痍滿目,無數鮮活的生命永遠不再醒來。然而就在我們為這一切感到痛心的時候,卻得到了綿陽安縣重災區一家制藥企業已經恢復生產并救助大量災民的消息。
筆者聞訊趕到“四川好醫生制藥”的時候,是一派有條不紊的生產場面映入眼簾。穿著潔凈服的工人們在流水線上緊張而有序工作著,車間外是倒塌的辦公樓、已成廢墟的宿舍樓和傷痕累累的倉庫,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流水線上的忙碌是那樣令人動容。廠長衛和平告訴記者,員工們在接到復工通知之后,都在第一時間趕回,積極投入生產當中。我們了解到,很多員工都是本地人,家中受災情況也十分嚴重,他們毫不猶豫拋下受災的親人和坍塌的房屋回到車間,這背后有著怎樣的一種力量呢?

當記者將這樣的疑問拋向一位女工的時候,她不假思索的說:“這次地震,公司先是把我們疏散轉移到安全地區,后來發現家里房子毀了,企業又收容我們的家人避難,現在正是公司需要我們的時候,大家想都沒想就回來了。”這段話不加修飾,卻讓我們看到了好醫生制藥作為企業的強大凝聚力和作為一個“家”的融融愛意。
12日下午14點28分,四川好醫生制藥的生產線像往常一樣有序的快速運轉著。突然,生產廠房和設備劇烈搖動起來,廠長衛和平在短暫的遲疑后,意識到這是一場地震,他立即通知生產線的所有員工撤離。然而,驚魂未定的職工迅速鎮靜下來,選擇放棄緊急安全通道,按照GMP的生產要求先停止設備運轉才依次撤離,這個抉擇,為日后順利恢復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顯示出難能可貴的職業素養。同時,因為實施轉移及時有序,整個廠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確保了每一個員工的安全。
然而,沒有遭受生命威脅的大家,卻不得不面對地震帶來的嚴峻局面:宿舍區和食堂全部坍塌;中藥前處理車間的廠房嚴重變形,大型設備和藥品無法搶救;五金庫廠房破壞嚴重,人員無法進入;鍋爐房房體裂縫大開,成了危房;存放幾百萬原料的原料庫墻體錯位,無法使用;行政樓墻面崩裂,大量重要文件無從搶救;主體車間口服液生產線損毀,藥品撒了一地;固體車間的藥品拋灑在地,原料污染幾百公斤,一片狼藉;質檢科留樣柜全部倒在地上,藥品遍地;試劑室的試劑電腦和文件也全部損毀……初步估算損失在兩千多萬元。
同時坍塌的,還有員工家里的房屋,大家都已無家可歸。通訊都中斷,與外界失去聯系,而從廢墟中搶救出來的水和食物只能維持一天的生活……幾百名員工將目光投向廠長衛和平,是等待救援還是自力更生?好醫生人選擇了后者。當晚陰雨綿綿、氣溫驟降,衛和平和中層干部冒雨組織大家搭建臨時帳篷,把老弱病殘孕集中在人群中間,重點保護并把食物集中起來統一分發,同時安排專人盡快與集團總部取得聯系,匯報情況。而當集團董事長耿福能了解到情況之后,立即指示組織食品、衣被、電筒等連夜送到廠里,同時帶領生產副總、質量總監深入現場看望受災員工。
一個有凝聚力的企業,就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而充滿愛的一家人,足以對抗任何突如其來的災難。當地震摧毀了員工的家園,他們卻選擇將自家僅有的物資貢獻給工友:岳香梅,面對垮蹋的房屋和無法正常維持的生活,卻將米、水、肉和蔬菜支援廠里;外包車間打碼組員工莫曉鳳也把自己家里的蔬菜和清油送到廠里,更有許多職工,首先想到的是廠里是否安全,其他人需要什么幫助。

面對記者“你們怎么想到做這些?”的問題,他們只是說:“大家都是一個廠的,就像一家人一樣。”
或許,從集團董事長耿福能慰問員工時的這段話中,能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他說:“只要我們的員工還在,就會有我們的工廠在;只要我們的工廠還在,就有我們的產品在;只要我們的產品在,我們的客戶和市場就在;只要我們的客戶和市場在,我們就能夠通過勞動和服務來創造財富,重新創建我們更美好的家園!好醫生人是被災難擊不垮的!”
擲地有聲的幾句話,讓我們看到一種由“愛”支撐起來的“責任”,那是一個成功企業的責任,更是一個良心企業對社會的責任。
這種責任使好醫生制藥在受災極其嚴重的情況下,仍然對社會在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其剛剛竣工的二期建筑工程的生產車間,開闊而干爽,鋼構結構能抗八級地震,好醫生制藥將這個安全舒適的空間用來無償接納災民。如今700多名來自安縣茶坪等地的災民都在這里得到了妥善安置和悉心的照顧。想到安置群眾不能沒有生活用水,廠里立即組織打井;為了保證大家的正常生活,廠里又修建了新的廁所。目前,記者看到一張張嶄新的床鋪悄然安放在了這里,原來,四川好醫生制藥將接收2000多名高三學生,將二期工程的生產車間作為安縣中學的同學們學習備考直至高考的場所……
一位正在緊張忙碌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四川好醫生制藥扎根安縣,一直以來都受到安縣政府和父老鄉親的支持,早已把他們當成了親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自己的家人在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企業,會把解決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困難當成自己的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更應如此。賑災不是做秀,落到實處的關愛才是大愛。”
如果說,收、助受災群眾是四川好醫生制藥對家鄉父老的感恩,那么他們迅速展開的恢復生產則表現出放眼全局、放眼未來的大氣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在早在15號看望安縣受災職工時就提出:“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快恢復生產,作為一家制藥企業,我們生產的阿莫西林膠囊、諾氟沙星、對乙酰氨基片、桑姜感冒片等被列為四川省救災賑災藥品,為了滿足救災賑災需求,四川好醫生制藥正在全力恢復生產,爭取5月20號生產出災后的第一批藥品供應市場。”
14號,當眾多受災地區仍沉浸在悲痛無助的情緒中時,四川好醫生制藥的員工們已經自發的冒著生命危險,將在災難中被掩埋的原材料和設備搶救出來;18號,當一波又一波余震牽動人們敏感的神經時,四川好醫生制藥的員工們已經全部走進車間,并啟動了生產線,全力生產災區急需的藥品。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時間就是生命,好醫生制藥不舍晝夜,爭分奪秒;作為制藥行業企業,質量就是生命,耿總明確指出,希望大家精力集中,全力以赴把好質量關,為災區人民的健康負責。這樣的一批藥品,在優質的基礎上,更有著不一般的含義,他包含著對生命的關愛,更凝聚著受災企業自強不息的精神。
我們驚嘆于這個重災區企業恢復生產的迅速,而他們卻把這一切看作自己的使命。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我們更清晰的看到肩負的責任,首先是企業主體的責任,作為地域經濟的建設者,只有我們恢復正常的生產,不斷創造價值,才能切實帶動災后重建;更進一步的責任是社會責任,我們是制藥企業,現在正是藥品緊缺的時候,我們恢復生產,就能為挽救生命爭取更多的機會;最后,作為重災區的企業,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樹立“不等不靠,自強不息”的形象,帶動大家同心協力,共度難關,在災難面前書寫一個大寫的“人”字。由此看來,我們恢復生產,不僅是企業自身的要求,更是整個災區的需要。
據悉,5月20日企業已將災后生產出的第一批藥品投放災區。把“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勇氣傳遞給更多的災區群眾。
當我們離開綿陽文縣的時候,“好醫生”的名字在心中變得越來越清晰,我們看到廢墟上站起來的自強不息的企業和人民,我們相信,他們一定能建設一座更美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