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九臺市,馬力原來所在的鄉鎮糧管所關閉三年了,同時退出歷史舞臺的,還有陳化糧。但是,為了消耗陳化糧而專門成立的四家燃料乙醇公司,在陳化糧幾乎消殆盡后,依然用口糧繼續維持著正常的生產。
如果不是陳化糧的遠去,外資便不可能獲得機會。但正是因為陳化糧的遠去,新原料的研發與尋找,令一切有了重構利益版圖的空間,依靠陳化糧以及口糧生產燃料乙醇帶來的窘境,恰是生物能源在糧價與能源價格之間艱難尋求平衡的縮影所在。
昔日陳化糧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馬力就進了九臺市某鄉鎮的糧管所工作,“每年都會有陳化糧,有的年份老多了。”操著濃重東北口音的馬力說。
2004年之前,像馬力單位這樣的鄉級糧管所,在我國普遍存在,而龐雜的糧食系統,不夠開放的糧食流通市場,導致庫存糧食得不到及時輪換。如果這些糧食被存放三年以上,就有可能發霉變質,成為陳化糧。
在東北三省,類似情況尤甚,由于當時北糧南運的規模很小,大量富余的糧食無法釋放,只有儲存起來。
由于陳化糧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致癌成分,國家對陳化糧的流通、采購都有著嚴格的規定。2001年,當時的國家計委等五部委頒布了《陳化糧處理若干規定》,規定陳化糧必須在縣級以上糧食批發市場公開拍賣,確定陳化糧的用途主要用于生產酒精、飼料等。
正是為了消耗大批的陳化糧,并緩解日益吃緊的能源供求,國家投資50多億元,批準全國建立4個燃料乙醇企業:安徽豐原生化、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當時名為華潤酒精,以下簡稱中糧生化能源)、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集團。
這些企業生產燃料乙醇的基本原材料,就是陳化糧,然而,隨著糧食購銷體系的放開,糧食流轉速度加快,陳化糧變得越來越少,鄭州糧食交易中心、安徽糧食交易批發市場的工作人員都告訴記者, “2005年之后,我們就沒拍賣過陳化糧了”。
為了維持生產,不斷炊,這些企業開始改用口糧生產,但日益高企的國際糧價提醒他們,是對生產原料進行革新的時候了。
窘困變通路
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目前,陳化糧存量已經很少,不過,分布于安徽、河南、吉林、黑龍江的四家企業的生產規模卻在擴大。
吉林糧食中心批發市場的顏先生告訴記者,即使是在東北三省,也沒有多少陳化糧了。
“現在,吉林陳化糧大概有50萬噸,黑龍江也不過100多萬噸。”吉林最近的一次陳化糧拍賣還是在去年9月,“至于何時再有陳化糧拍賣,我預測不了?!?/p>
顏說,陳化糧的價格比口糧價格低得多。上述的吉林陳化糧拍賣中,陳化稻谷的成交價平均每噸900元左右,彼時,普通稻谷每噸1800多元。
雖然,陳化糧的消失被看做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不過對于中國四家乙醇燃料生產企業來說,卻意味著原料來源渠道的減少以及成本的增加。
目前,除了中糧生化能源,其他三家企業在最近兩年內,都沒有再使用陳化糧作為原料。
“現在河南境內沒有陳化糧了,所以我們要用口糧?!焙幽咸旃诩瘓F的原料部門負責人說,不過,該集團現在的燃料乙醇年生產量是已經從30萬噸提高到40萬噸。
即使是位于黑龍江的中糧生化能源,他們使用陳化糧的歷史也可能在兩年后終結。公司采購部一位男性負責人告訴記者,2008年,公司計劃生產45萬噸的燃料乙醇,目前,他們已經消耗了10多萬噸的陳化糧,不過他們全年消耗的糧食(包括陳化糧)將達130萬噸左右。
他告訴記者,黑龍江現存的100多萬噸陳化糧大部分將被他們公司購買。由于他們的生產線只有部分是針對陳化糧設計的,所以他們年消耗陳化糧只有40多萬噸,100多萬噸的陳化糧也就夠使兩年。
上述四家公司均表示,他們現在需要收購大量的口糧作為原料,“只要價格合適,糧食來多少都沒問題”。
耐人尋味的是,四家公司中,糧食行業龍頭中糧集團控股了其中豐原生化、中糧生化能源兩家企業,另外兩家企業則由石油巨頭中石油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