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投資》編輯部:
我是你們的一位讀者,也是你們的擁躉。我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后,在深圳打了一段時間的工,后來覺得總這樣下去不是個事,就回鄉創辦了一家企業,利用本地豐富的山竹資源和我摸索的竹汁提取、發酵、加工技術,生產一種竹汁飲料,分有糖型和無糖型兩種。周圍的人都說口味不錯,而且絕對是綠色保健的天然飲品。原來我以為北京的市場空間大,同時自己在北京讀過書,有一些同學資源,所以希望首先打開北京的市場。但一段時間下來,發現很困難。首先是北京的消費者要求高,對產品比較挑剔,而且好像不太愿意接受新產品,而我們又沒有錢打廣告。此外,北京的超市和其他零售終端入場費用非常高,日常維護費用也不少,令像我這樣的小本創業者難以承擔。現在資金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融資也很困難。現在產品都堆在庫房里,而工人每月都要發工資,我心里很焦急,一片茫然。希望你們能指導一下,我現在究竟應該怎么辦?我怎樣才能盡快打開市場,將產品銷售出去?謝謝!
江西 胡國忠
2008年6月6日
胡國忠:
感謝你對《科學投資》的信任。看了你的來信,我們很欽佩你的創業勇氣,不過,我們覺得你在市場定位上可能稍稍有些偏差,雖然這也可以理解。現在許多創業者都像你這樣,喜歡一上來就將目標瞄準大城市,覺得大城市空間大,人口多,只要稍微占上一點點份額,就足夠自己吃喝;而且覺得只要像北京、上海、深圳這種大城市的市場打開了,建立了品牌,然后居高臨下,其他的市場都可以很容易拿下。
不可否認,進軍大城市對企業提升品牌形象的確是條快速的途徑,因為大城市輻射廣、影響大,但同時也要看到,大城市也是眾多大品牌一致看好和重兵把守的地方,是競爭最為激烈的地方。拿北京來說,幾乎全球知名品牌都匯聚于此,而且幾乎每一個大品牌,都想占有一席之地,部分品牌即使面對每年的巨額虧損也在所不惜,目的就是為了建立品牌形象。如可口可樂當初進入中國的時候,有人說中國人可能不會習慣可口可樂的口味,前途不樂觀。可口可樂就放言,準備先虧上20年培育市場,不相信中國人始終不變。可口可樂財大氣粗,著眼長遠,在中國先虧上20年可能確實是不在乎。但這要是擱在中小企業,尤其是像胡先生這樣的創業企業,不要說虧上20年,恐怕一兩年就垮掉了。由此可見,對于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級市場.沒有巨大的財力支持,是很難玩得轉的。而很多中小企業尚處在積累的原始階段,快速實現利潤然后滾動發展,才是最為根本的目標。如果企業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盲目投入到大城市空間的爭奪,非但不容易立住腳,而且很容易把有限的資源消耗干凈,這就像一個無底洞,實在危險。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胡先生應該掉轉槍口,先瞄準二三級市場,比如地級市,特別是廣大的城鎮農村市場。在這些地方,大品牌重視程度不夠,宣傳投入一般很少,也不是其重點耕耘的目標。同時,限于財力或其他因素,消費者對品牌的關注度相較大城市的消費者要小得多,競爭程度也就相對弱得多。這就為像胡先生這樣的中小企業創造了機會。在這方面,宗慶后對“非常可樂”的運作,是個非常好的范例。宗慶后當初推出“非常可樂”的時候,業內幾乎一致不看好,但宗慶后很明智地避開大城市,避免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巨頭的正面競爭,進軍中小城鎮,尤其是農村市場。事實證明,其發展空間一點也不比大城市小。現在兩大巨頭也醒悟過來了,也開始大手筆投入,極力要與“非常可樂”在城鎮和農村市場展開爭奪,但“非常可樂”已經占據了先發優勢。兩大巨頭在這方面搞得十分吃力,結果卻不令人樂觀。
胡先生應該怎樣做呢?我們的建議是:先攻占本地市場,建立自己的核心利潤區。
本地區域市場是中小企業的生存之本,由于是本地品牌,大家對生產者看得見、摸得著,每天都要打交道,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操作上,首先,很多企業往往對本地區域市場比較忽視,或許認為自己熟門熟路,人脈很廣,就沒有必要做廣告宣傳之類的事情了。甚至由于自己的惰性,或認為本地市場消費者水平不高,要求很低,對產品的包裝也不太重視,有時把次品供應本地市場,而將“好東西”優先投放其他市場,結果導致在本地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不高,口碑甚差。這些方面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利用本地品牌消費者覺得親近、容易接受的優勢,再加以經營者在產品包裝上精心設計以及優惠的價格,是很容易吸引當地消費者的。
對于像胡先生這樣的創業企業,要從戰略上充分認識本地區域市場的重要性,因為這里是你的根,這里的銷售成本最低,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做好自己家門口的市場,建立根據地,厚積而薄發,逐步實現對外擴張,這是一條安全而便捷的途徑。
其次,要學會“借道”強勢經銷商。即便是本地市場,經銷商也有強弱之分。要認真進行比較,盡可能選擇其中的強勢經銷商進行合作。通常而言,快速消費品的銷售無非在于兩個“力”:一個是品牌的拉力,一個是渠道的推力。而中小企業與大品牌相比,品牌知名度要遠遠小于大品牌。對中小企業而言,剛進入一個市場,或者開發一個新市場,不可能像大品牌一樣高舉高打,高空廣告、地面推廣全線出擊。為此,借用經銷商的渠道力量就很重要,通過強勢分銷網絡,快速地將產品鋪到終端,推動消費。而大品牌,往往憑借其強勢的品牌優勢,多實行扁平化操作,給經銷商的利潤也很單薄,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卻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中小企業通過價格體系的設置,給經銷商更多的利潤空間,讓經銷商沖鋒陷陣,比自己無法測算的市場投入效果會更好。在這方面,可以采取與經銷商建立戰略聯盟,或吸收經銷商入股等方式,建立利益共同體,加強雙方聯結紐帶,以免經銷商三心二意不盡力。
第三,即便是本地市場,或其他城鎮、農村市場,也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應該注意的策略是區域的“片”先于市場“面”。對實力不濟的中小企業而言,一開始就大面積攤開,進行平行銷售、全面擴張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可以把資源集中在一起,重點做好某一塊的市場的某一個點或幾個點。尤其對于快速消費品,局部消費氛圍很重要。消費者一般有從眾的心理,如果某條街道,多數終端在賣你的產品,很多人在消費你的產品,其他人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你的產品。相反,天女散花似的,看起來好像處處都有你的產品,但在一個地方,始終只有零星的幾家終端在稀稀落落地賣你的產品,肯定做不出氣氛,產品也就會少人問津。原則是:與其在100%的市場占有10%的份額,還不如在10%的市場占有100%的份額,這是成功的一個核心點。
第四,除此之外,大城市也不是不可以做,但原則仍舊應該像開拓本地市場一樣,先占點,再考慮面。具體到胡先生的竹汁產品,因為它的特性:天然、保健、新穎;受資源限制,產量恐怕也不會太高;受資源和技術限制,一般競爭者可能很難輕易進入。同時,考慮到竹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以及中國新財富階層在消費中求新、求奇、求健康、求與眾不同、求品位及附庸風雅的特性,應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充分加以利用。這樣,超市以及傳統的銷售終端顯然難以滿足要求,而且自降身份。不如將產品主要瞄準星級飯店、酒店、各類富人俱樂部、名人樂意聚集的酒吧及其他高檔消費場所,追求單品的利潤率而非銷售量,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而且有利于避開競爭,發揮優勢,隱藏劣勢。
以胡先生的產品而論,我們覺得大有前途,相信胡先生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