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開在廣州興旺商區飾品單元、相同經營面積的小店,為什么有的生意失敗,有的生意勉強維持溫飽,而有的生意卻蒸蒸日上?譚先生認為求新求變應是一條放之四海皆準的原則:他通過引進廣州市首創的點心飾物新品,全面改造流行前線的飾品小店,將一份小生意做得活色生香,月收入扶搖直上突破萬元大關。
居安思危、全面創新,是譚先生成功的關鍵。他不僅首創了市場新品點心飾物,而且還改裝陳列模式,定做了具有流動視覺效果的回旋貨柜臺,別出心裁地用巧克力盒、糖果盒包裝飾品,真正做到思想有多遠經營就有多遠,走在同行前列,喝到了頭啖湯。
去年8月中旬,譚先生在一個出口產品展會上,看到廣州較大的一家仿真塑膠制品企業在展出他們的新品,運用南美樹脂生產的仿真食品,其中既有色彩鮮艷的切片魚生,也有惟妙惟肖的燒賣、蛋撻等點心,個個逼真活潑,手感上佳。
本來,這些產品只被餐飲商店用為食品模型陳列,并沒有特別的實用價值;但譚先生想到在不久前的韓國電視連續劇中,女主角曾使用過惟妙惟肖的巧克力鑰匙鏈,那么,為什么不把這些仿生食品制造成可愛的手機鏈、鑰匙鏈甚至項鏈兜售呢?
想到做到,譚先生立刻與該企業取得了聯系,對方也被這個甜蜜的構思所吸引了,立即決定試著生產,很快,第一批點心飾品擺上了譚先生流行前線的柜臺,成為了小店整改的拳頭產品。
如今譚先生在原來產品的基礎上逐步發揮,嘗試著將真糖果與假糖果混淆搭配包裝,將壽司與生魚片打包成日本便當,用蛋撻、提拉米蘇與蛋卷包裝成意大利點心包;一種產品,別樣生輝,不再局限在鑰匙鏈、手機鏈的狹隘范疇,生意門類一下被放大了許多倍,收入自然也就被放大了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