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以“天然、營養、保健、味道鮮美”而著稱,是21世紀人類繼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之后的第三大食物來源。在發展都市農業、效益農業的今天,食用菌產業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也是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項目,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的統計數據,2001年以來,中國食用菌產業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70%以上,2007年產值達600億元,帶動2500多萬勞動力就業。專家預計,2010年我國食用菌鮮品總產量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出口創匯近8億美元,2015年將出口創匯約9億美元。
近年來,漳州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爭取食用菌開發項目,建立健全食用菌開發和科研機構,在全市范圍內建立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體系,真正做到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使其成為漳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2006年,漳州食用菌鮮干品年產量29.2萬噸,總產值12.86億元,生產總量占福建省16%;食用菌罐頭、鹽漬蘑菇、速凍蘑菇出口總量為34.31萬噸,創匯3.39億美元。目前,漳州食用菌生產企業現有近萬家(戶),從業人員35萬人,菇農戶均從中增收5萬-6萬元。
標準化是提高食用菌產品質量的可靠保證。必須對食用菌生產的農業生態環境(如培養料和水)、菌種生產、栽培、保鮮、加工、貯存、運輸等與產品質量有關的環節全面制定標準,讓生產和經營者了解并按標準執行。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安全、優質的食用菌產品。
目前,食用菌行業亟待發展深加工,從傳統農業轉型到食品行業,使小生產與大市場接軌。發展食用菌深加工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食用菌產業的整體效益,還在于擴大商品流通渠道,占有更大的市場,有利于促進產業穩步發展的新格局,并從根本上解除廣大菇農的后顧之憂。加強對香菇多糖、速凍產品、即食旅游休閑食品、香菇精等食品和保健藥品的開發,與常規的干香菇、保鮮菇加工以及標準化菌種生產、原輔料加工等組合起來,形成多元化的香菇產業結構。可以說,今后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出路在深加工。
食用菌加工業的發展,面臨著市場和原料兩個問題。在市場問題上,除了繼續發展國外市場,我們看到國內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斷提高,開拓國內市場更為重要。當前如何使食用菌的小生產與大市場接軌,正是致力于發展食用菌加工業同行們面臨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漳州市食用菌產業協會是聯系漳州市食用菌從業者的紐帶和橋梁。協會緊跟市場走向,探索新思路,從宏觀上研究制定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同時培訓菇農,介紹實用技術和科研成果,組織協調有關科研、生產單位為菇農提供優良品種、生產資料服務,促進漳州食用菌產業的發展。21世紀是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于我們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仍需站在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設計發展食用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