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水泥
巴西科研機構日前成功研發一項新技術,可以用甘蔗渣和稻殼等農業廢料作為原料生產環保且價廉的“綠色”水泥。
據資助此項科研項目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州研究基金會介紹,利用甘蔗渣和稻殼等農業廢棄物生產“綠色”水泥不僅有利于減少傳統原材料生產水泥時造成的環境污染,還能實現廢物循環利用,增加農業產品附加值,節省水泥生產成本。
新型環保建材發明者、巴西國立弗盧明內斯大學教授吉列爾梅·沙加斯·科代羅說,水泥制造業堪稱污染最為嚴重的產業之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人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至7%。新研制的水泥原料是甘蔗渣經焚燒后的殘留物,在水泥中最高可占20%,可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科代羅說,由于加工甘蔗渣的過程相對簡易、快捷,耗能量低,這種“綠色”水泥的生產成本只有傳統水泥的十分之一,其使用壽命比傳統水泥長,質地也更細密。
巴西盛產甘蔗,其甘蔗年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巴西現有甘蔗耕地約650萬公頃,2007年其甘蔗產量達5.5億余噸。巴西目前水泥年均產量為4500萬噸。如果按甘蔗渣殘留物在水泥混合物中的比例為15%計算,巴西每年可減少排放約300萬噸二氧化碳。
荒漠變綠洲
將沙漠變成蔬菜王國,都需要做什么呢?在西班牙南部的阿爾梅尼亞省就有一片昔日的荒漠,如今已經被改造成了歐洲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去看看他們用的是什么方法。
這里是阿爾梅尼亞省的小鎮艾吉多,遠遠看去到處都是像這樣的塑料大棚,可別小看這些溫室,它們可是當地的經濟命脈。二次大戰后初期的50年代,開始有農民陸續來到這個原本是一片荒蕪沙地的小地方,在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會組織的協助下,開始建造溫室,并以水耕和所謂點滴灌溉的方式,栽種包括南瓜、馬鈴薯等各種蔬菜。現在的阿爾梅里亞省,使用大棚種植蔬菜的專業戶已經有16000戶,他們的溫室總面積達到3萬公頃,當地農業專家說,阿爾梅里亞得天獨厚,在冬天也有溫暖的天氣,蔬菜的生產相當良好,在歐洲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溫室不必使用太多能源來保暖,而在除害蟲方面,也以其他昆蟲一物克一物的方式進行,來取代農藥。也因此除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環保團體也拍手叫好。
吐熒光絲的蠶
日本研究人員最近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出能吐帶綠色熒光絲或粉紅色熒光絲的蠶。他們認為,這種蠶絲在時裝和裝飾市場前景看好。
據日本媒體報道,給蠶植入碗水母的熒光蛋白基因,它會吐出在自然光下呈淡綠色的絲;給蠶植入珊瑚的熒光蛋白基因,它會吐出在自然光下呈粉紅色的絲。這一技術由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和群馬縣蠶絲技術中心共同開發。
據報道說,研究人員已選育出可以投入實際生產的轉基因蠶種。此外,他們還改進了繅絲方法。以往用熱水煮繭抽絲的方法會破壞熒光蛋白,新方法是在低于60攝氏度的溫度下,添加藥劑,并用真空鍋煮繭抽絲,這種方法不會破壞熒光蛋白。 (思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