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個發達的工業國家,但農業也不落后,糧食自給有余。在嚴重的工業污染面前,為了保持生態平衡,德國近年來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目前,這已成為德國農業發展的新趨勢。
同其它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一樣,德國人對生態農業產品,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格外青睞。近年來,綠色食品在德國和整個歐美市場上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消費者的菜籃子。為了在這一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德國把發展生態農業提到了應有的地位。目前,德國已有生態農業企業數千家。
德國生態種植業聯合會認為,各個生態農業必須保護自己生存環境里的生態平衡,用農家肥增加土壤的肥力,用生物方法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德國科研人員正在研究以蟲治蟲的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其它各種各樣的生物殺蟲劑也應有盡有。
生態農業是在工業污染不斷加劇時脫穎而出的新型農業。面對礦物燃料釋放的二氧化碳等工業廢氣的日益增多,以及由此而帶來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嚴重污染和對生態平衡的不斷破壞,德國意識到了廣泛發展“工業作物”種植業的重要性,即種植那些可以用來生產礦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的經濟作物,從中提煉新能源和化工品。德國人把這種經濟作物叫做“能源作物”。
在德國,能源作物的種類還不是很多,但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首屈一指的是油菜籽,它是德國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作物,不僅可以用來提煉化工原料,還可提煉植物柴油。這種植物柴油是代替礦物柴油的重要動力燃料。此外,馬鈴薯和玉米等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用能源作物生產的洗滌劑、粘合劑和染料等在市場上日益走俏。
生態農業的發展得到了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來,國家每年撥款5000萬馬克用于“工業作物”的研究和開發,并成立了生物原料和生物能源研究中心,專門負責這方面的科研以及促進和協調全國“工業作物”的種植和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由于政府的支持,德國“工業作物”種植業近年來發展較快,全國“工業作物”種植面積在1996年就超過了50萬公頃,為化工和造紙工業提供了數量可觀的原料。
為了發展生態農業,德國在培訓農民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其主要措施是:教育農民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術;培養家庭農場經營者、農藝師和農業技術員;培養相當于大專水平的高級農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和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農業人才。
(孫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