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奮飛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
勇于遠航的人海里有路,不甘心的人心中有路!
——題記
孫紹鴻,號孤覺,1958年生于山東海陽,畢業于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祖傳三代中醫,是清代名醫馮勝泉先生的第三代傳人,曾師承于近代著名中醫專家王吉福教授。孫紹鴻是世界華人醫學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中醫研究會會員,中國海陽中醫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萬病一元論”中醫理論體系創始人。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專著兩部。由于他在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方面的突出成就,1999年被《中國康復醫學研究與臨床》《疑難病診治與康復》編委會聯合授予“跨世紀特色專科醫師”稱號;2001年,其學術論文《陰陽雙調法治療糖尿病》榮獲“巴黎國際中醫創新大會”論文金獎;2008年,作為中國第七屆科學家論壇會議的首席代表,榮獲論壇金獎。
艱難從醫路
惠特曼說過:因寒冷而打顫的人,最能體會到陽光的溫暖。經歷了人生煩惱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貴。孫教授的從醫之路是不平凡的。他兩歲時患小兒麻痹癥,雙腿落下殘疾,雖然應屆高考超過高考分數線56分,卻與向往已久的大學校園擦肩而過,這段經歷曾經深深刺痛了他,也激起了他從父學醫的決心,走上自學中醫成才的艱難之路。多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付出,苦中求樂,探陰陽之道,名造化之理,終于迎來了黎明的曙光,闖出了中醫的一片新天地。1993年7月,《煙臺日報》為他做了《他在追求中站了起來》的專題報道。
中醫的博大精深,決定了探究者的道路艱難,既要博取古人經典之長,還要在漫長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孫紹鴻反復研讀《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對于枯燥的《脈訣》《湯頭歌訣》等中醫理論更是熟記于心,幾十年讀經典、悟經典、用經典的過程,豐富的理論體系和臨床經驗,終于研制成功了“神圣散”,神圣散解決了世界醫學界的諸多疑難課題,被人譽為東方醫學圣母的一顆燦爛明珠。
萬病一元論
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孫紹鴻憑借對中醫經典敏銳的悟性及多年的從醫經驗,2006年大膽提出“萬病一元論”的中醫新理論體系,在這一理論體系的基礎上,研制出的治療高血壓、糖尿病新藥“神圣散1號、2號”正在申請國家專利,并由此得到了科技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審批了中醫糖尿病研究所,為以后走向國際醫學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神圣散是基于中醫太極命門理論及腠理——氣街三焦理論,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精研而成,主要治療糖尿病、高血壓、腫瘤、甲亢、風濕、類風濕、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中風等疑難病癥,還有對亞健康人群及女性美容、祛斑療效顯著。高血壓一直被醫家稱為“頑疾”,并且是中老年人群的易患病種,有些病人因長期服用降壓藥,導致了許多副作用,并且很容易傷腎、傷肝、傷元氣,引發其他病癥。孫教授一改傳統的中西醫治療方法,采用獨特的破舊生新的“微信息轉化法”,用純中醫治療方法,通血氣、調心神,通調任督二脈,使病人在整體內環境改變下趨向痊愈,此療法6天便可初見療效,1-4個療程康復,治好高血壓不再是神話。
孫紹鴻的本子上,記滿了幾年來患者的名字和恢復狀況,實實在在的療效和良好的口碑,也讓更多的患者慕名而來,他的醫療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有人曾把孫紹鴻的一生,用一首詩來高度概括:“高枝常孤覺,不為一道迷。薄盡內經傷寒,求得一神劑。休道血證中西,且為神圣一、二,驚詫八仙李。探陰陽之道,明造化之理。卅載功,一朝名,岐黃力。不朽國粹,巴黎折桂跨世紀。人寰萬處寶藏,箋方一點天機,腫瘤尤避急。乾坤大天地,道德小文章。”
孫紹鴻是成功的,他勇敢地走出了自我,把中醫放到國際的高度上,真正做到治病救人,造福人類。他常說,中醫是祖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塊瑰寶,中華五千年,孕育無數中華兒女,中醫拯救了不計其數的生命,是我們永遠都不能拋棄而且要為之奮斗不息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