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是當今發展最快的高技術,但就信息技術本身來講,它只是一種工具,只有和其他產業結合,才能夠真正成為傳統產業發展的倍增器,信息技術與農業結合也同樣能夠起到對農業的倍增作用。
近年來,煙臺市高度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從信息隊伍培養、農業網站搭建、網站向農村梯級延伸、農業信息工程技術開發、農業短信開發、網上電子商務運行等方面入手,不斷推進農業信息化向縱深發展,信息化在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以信息化推動產業未來
推進農業信息化,必須把農業信息當做一項產業來發展。發達國家50%以上產值來源于信息業,信息產業在農業上應用,一方面可以使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農業信息本身也可以被當做產業來發展,真正通過信息化創造一大批就業機會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業整體效益。農業信息服務的基礎建設是搞好農業信息服務的必要條件,主要包括信息網絡平臺建設、信息服務隊伍建設、農業信息資源庫建設三個方面。
煙臺市于1999年成立了農業信息化領導小組,2000年成立了煙臺市農業信息中心,縣市區也相繼成立了農業信息服務機構。經過幾年努力,已初步構建了市縣鎮村四級的農業信息工作體系,建立了以煙臺農業信息網為龍頭的市縣兩級農業綜合門戶網站群,以市縣兩級農業信息網站為基礎,以“三電合一”為手段,不斷向鎮、村延伸農業信息服務的網絡觸角。全市專兼職信息員隊伍已發展到4600多人。覆蓋市、縣、鄉、村的梯級農業信息員隊伍,已成為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排頭兵,培養新型農民的領航人。
目前,已建成了以市級農業信息網為基礎、以縣級農業信息網站為補充的農業信息資源庫,包括農業政策法規、農業專家、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病蟲害防治、農業氣象、農產品市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生產基地等內容的數據庫,并根據生產季節、不同年份、不同生產區域及時更新,以適應農業生產發展新形勢,農業信息資源庫建設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技術資源基礎。
以信息化作為服務方向
農業信息服務要達到預期目的,發揮其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必須圍繞農民需要、市場需求、主導產業三個方向開展服務。
農民是農業信息服務的終端,是農業信息的最終使用者,也應該是農業信息服務的最大受益者。因此農業信息服務必須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使農民學得會、用得好,并兼顧農民的接受能力。同時,市場是農業生產的命脈,直接關系到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農民“錢袋子”能否定鼓起來最終還是要通過市場來檢驗,因此,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必須把握市場行情、動態。
農業主導產業是區域優勢產業,主導產業出品牌,出規模、出效益,抓好一個地區的農業主導產業,就抓住了農業的主線,也抓住了農民致富的關鍵,因此,開展農業信息服務還要圍繞當地的主導產業,才能有針對性地搞好農業信息服務。煙臺市有13個縣市區,長期以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例如棲霞的蘋果、萊陽的蔬菜加工,海陽保護地蔬菜生產、萊州糧油作物、蓬萊的釀酒葡萄、福山的大櫻桃、牟平的食用菌、長島的水產等等。以棲霞市為例,蘋果總面積達65萬畝,占全國的2%,占山東省的12.6%,占煙臺的27.5%。蘋果是棲霞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蘋果年總收入20多億元,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針對棲霞開展農業信息服務,必須側重于蘋果這一主導產業,才能抓住關鍵,服務于民,而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地圍繞糧、油、果、菜、水產、養殖去開展農業信息服務。棲霞農業信息部門也正是圍繞蘋果這一主導產業開展農業信息服務的,農業網站直接定名為“棲霞蘋果網”,因而受到當地農民的青睞。
以信息化創新服務方式
創新是農業信息服務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和靈魂。幾年來,煙臺市以服務“三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傳統農業技術推廣為基礎,以“三電合一”為切入點,以農業信息進村入戶為突破口,積極探索農業信息服務的有效方式,以網絡信息、電話熱線、電視欄目、手機短信、影視多媒體制作、農村黨員遠程教育、農業電子商務等為手段,不斷打造農業品牌農業,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
我國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正在進入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的“疊加時期”,對過去30年的實踐探索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表明:今后我國農業發展將從農業現代化走向農業信息化;從現代農業走向信息農業。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里,應當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疊加效應”和“倍增效果”,為實現農業的跨越式發展搭橋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