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的圍棋樂園
提起圍棋大國,中日韓當之無愧。而保持圍棋大國的地位,則離不開持續性的普及,如今的圍棋強國韓國。幾十年前圍棋也曾是一片荒蕪之地。為了在韓國普及圍棋,趙南哲推著小車四處奔波,其中甘苦鮮為人知。而今終于迎來了他曾經設想過的藍圖:韓國一躍成為與中日鼎立的圍棋強國,而他的努力也成功地讓更多的人知道圍棋,會下圍棋。
在日本,單就一部漫畫《棋魂》,便不知燃起了多少少年對圍棋的激情。而當年的中日擂臺賽,更是激發了無數中國人進入圍棋這個玄妙的世界,如今他們業已中年,又在將這個愛好傳承下去。
普及圍棋,看似不如奪世界冠軍重要,但卻是重中之重。當今圍棋的普及靠一已之力已不現實,而只有少數人能參與的國際比賽又離普通人太遙遠。我們需要一個更貼近普通人的平臺去抒發對圍棋的喜愛。這個平臺,就是網絡。

在中國,星羅棋布的圍棋學校為圍棋普及做了巨大的貢獻,但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承認:網絡,才是一個最大的圍棋普及場所。當前,傳統的英語、會計等培訓項目紛紛走向網絡,新東方網校的建立給無數人帶來了便利。事實讓我們看到:培訓學校和網絡教學兩者并不矛盾。我們的圍棋普及同樣可以通過網絡獲得更大的發展。
方興未艾的對弈家園
網絡圍棋在中國的出現幾乎跟隨著互聯網同步成長,1998年,聯眾率先推出了網絡圍棋對弈。幾年來各大網絡圍棋平臺先后上線,出身各異,水平也參差不齊。根據網絡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底,中國網絡圍棋平臺平均在線人數達6萬人。
大型的游戲平臺如QQ游戲、聯眾游戲中都有圍棋游戲。依靠游戲平臺用戶人數的優勢,這兩個平臺圍棋用戶人數占據了網絡圍棋用戶的半數之多。
但據專業人士分析:這部分用戶無論在產品使用深度和對圍棋的認知上都是絕對的新手,同時兩個平臺的圍棋軟件本身也不夠專業。專業的網絡圍棋平臺才是中國網絡圍棋普及和發展的出路。
目前國內的專業網絡圍棋平臺,大致可分為使用韓產軟件和國產軟件兩大類。國內專業圍棋平臺的領軍人物弈城、TOM,便是使用韓產軟件的代表。能夠實現中韓對壘的特性,為兩個平臺吸引了不少高水平的棋手,并受到棋友的廣泛認可。但他們同樣有一個死穴,就是兩家皆為購買韓國軟件,不掌握主動權,容易受制于韓方。“弈城事件”便將這個致命缺點暴露無疑。
弈城5月26日發布公告,以“無法實際掌控軟件”為由宣布將于6月1日關閉弈城,公告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有棋友甚至將其比喻為網絡圍棋界的“大地震”。弈城用戶無奈之下,紛紛開始大遷徙,可是6月1日當天,弈城方面卻并沒有按公告關閉服務器,大家只好苦笑著將兒童節當愚人節過了一把。念舊的人開始回遷,卻膽戰心驚地過著隨時可能停機的日子。
軟件不是自己的,難免受制與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繼續依靠代理國外軟件是死路。自主研發被重視起來,這條路上,清風是先行者,圍棋吧(www.weiqi8.com)、棋魂吧則是嶄露頭角的新秀。
清風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國人自主研發的圍棋平臺,擁有深厚的職業棋手背景。但由于近年經營管理不善,又沒有找到一個真正的贏利點,清風每況愈下,軟件更新也停滯。現在仍在線的3000名清風棋友們都是鐵桿棋迷,但他們之后的走向如何,至今仍是個謎。
圍棋吧、棋魂吧,兩款國內廠商自主研發的網絡圍棋平臺悄然上線。圍棋吧開創性地使用網游引擎開發圍棋平臺,讓人驚嘆之余也看到了他們巨大的發展空間。他們將自己定位為對弈、教學平臺,在擁有完善的對弈功能之外。圍棋吧更將關注的領域投向了網絡圍棋教育。雙向語音教學功能的實現讓人眼前一亮,豐富的職業棋手資源又似乎讓我們看到當年清風的影子。
棋魂吧,目前已上線運營,平穩發展中。但客觀地說,棋魂吧的界面和功能設計完全模仿弈城,沒有任何新意和突出的特點,而且缺少了弈城跨國對弈的吸引點,只能說表現平平。
普及圍棋大勢所趨
再轉回圍棋普及的話題,在以上提及的網絡平臺上,我們發現一種現象:有不少圍棋教師已悄然開始在網絡平臺的對局室中進行圍棋培訓,這說明星羅棋布的圍棋教師或者培訓機構已經意識到,網絡對他們而言,不再是之前想象中的洪水猛獸、要極力排斥的競爭對手,而是他們拓寬教學面,獲得更多收入的途徑。于是他們開始轉而尋求突破。
博弈教育網是第一個做這件事情的網站,它網羅了許多知名的職業、業余棋手,通過網絡進行圍棋教學,這為很多求師無門的圍棋愛好者帶來了福音,他們的業務甚至做到了臺灣,這也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實現了贏利。但讓博弈教育網頭疼的是,他們只能借第三方平臺來進行教學工作,沒有自己專業的教學平臺是他們擴大教學規模最大的瓶頸。
圍棋吧看到了這個市場,潛心研發了具備完善教學功能的客戶端,解決了令前人頭痛的問題。雙向語音功能讓教學雙方真正實現了網絡圍棋課堂上的交流,改變了以往教師、學生需要借助聊天軟件的尷尬局面。對于那些想發展網絡教學事業卻苦于沒有技術的圍棋教師、對于那些想學圍棋或急于提高自己水平卻求師無門的圍棋愛好者們來說,圍棋吧無疑是最適合他們的中介平臺。
如果你了解這些網絡圍棋平臺,你就會發現,他們之間存在著似有似無的微妙競爭關系,總有些明里暗里在斗勁兒的嫌疑,其實往長遠看,他們共同的任務并不是爭奪這已有的6萬用戶,而是要將眼光放在那部分通過普及正在進入到網絡的新用戶身上,真正地將圍棋通過網絡平臺普及開來,擴大整個市場,才是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