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立足于蒙自,聞名于滇南。
我曾多次坐于聞一多亭外的石凳上舉目觀賞南湖,雖不能窺其全貌,但似乎每一次觀湖,都有一次新的感受;每一次觀湖,都有一種新的收獲;每次,都能給我的靈魂帶來強烈的震撼——這也時常讓我想起劉綬松教授曾說過的話:“南湖太美了,它使北京人想起北海、什剎海,使杭州人想起西湖,使武漢人想起東湖。”
記不清觀湖的次數是多少,也記不清南湖景色在歲月的沖洗下如何變化。我只依稀地記得每次觀湖時的心情以及觀湖后的感受,那湖,似乎能把觀湖者的心,一次次帶向典雅的詩境,禪意的仙境。生活的美景……
我曾在清新的早晨觀湖。
那湖,沉醉在“花非花,霧非霧”的世界里,像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從唐詩宋詞里有韻地走來,朦朧著整個天地。似在清唱那優美的閨音,抑或似在彈著那攝人心魄的幽弦。這是何等的愜意啊!相信當年。著名文化大師聞一多、朱自清、陳寅恪等亦應當有如此這般不同尋常的觀感吧。
我曾在酷熱的午后觀湖。
蒙自的太陽是出了名的辣,午后觀湖,自然少了幾分幽靜和恬淡。不過,波光粼粼,風拍水面,樹映湖中,樓倚樹叢,亦別有一番滋味。此時的湖,就像一位強悍的漢子一般,勇敢地頂立在烈日的面前,不畏酷熱。矢志不渝地為觀湖者送來陣陣涼氣,冥冥中透露出一種偉大的精神,這是蒙自人民的精神,這是哈尼族人的精神。午后觀湖,雖熱了身子,卻涼了心情。
我曾在幽爽的夜晚觀湖。
夜晚觀湖,因著岸上明滅的燈火,湖中景致又是另一番風韻。此時,三三兩兩劃著槳,唱著歌的情侶“神出鬼沒”,一閃一閃的彩燈穿梭其中,儼然一幅宏偉美麗的現代山水畫。湖邊,偶爾傳來阿炳的《二泉映月》,舒適、暢爽頓時彌漫全身。當微微的風兒再吹起一陣漣漪時,此刻,更能看到湖中如詩如畫的歲月的綿綿情懷。
而在雨天觀湖,大可飽賞“江天漠漠鳥飛去”的空闊;感受“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溫潤;體味“高峽出平湖”的寬廣。不過,亦能使人發出“長恨人心不如水”的慨嘆和“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的哀婉。
而在黃昏觀湖,似能看到一種悠遠,空曠,纏綿和柔和。
你看,那綿綿的,清清的湖水,是蒙自人民的靈魂,是哈尼族人的心血,在大地上繁衍生息,在藍天下世代安詳。
你看,那親親的,香香的湖水,在魚兒的懷里嬉戲,在風兒的心里訴說,它是美麗的化身,是和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