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1,又是一個與第五期圖1相似的待判局面。黑方步步兌車是長兌,為非長打。紅方連續三次避兌,且每次走子前若想抽吃黑炮,需要付出紅車的代價,然而走子后抽吃黑炮卻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凈吃子。為統一裁判員的看法,王孔興老師代表中國象棋協會宣布:紅方三步平車,紅方車、炮原來已經聯合捉著炮、士,動車避兌應屬于從捉到捉的閑著,黑方三步平車均為兌,因黑車捉紅馬是原來存在。裁決為非長打對非長打,雙方不變作和。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局面中的紅方走子后形成的抽吃黑炮與第五期圖l中的黑方走子后形成的抽吃紅馬何其相似!
2007年象棋競賽規則(試行本),在棋例細則第5.9.11條中對從捉到捉分別進行了闡述,我們逐一解讀。
第5條規定:“走子后沒有產生新的捉子行為,走子前已經存在的捉為從捉到捉,按閑處理。”
且舉一例,如圖2裁決如下:紅方兩步平車為閑。黑方炮9平8有沉炮叫將得相的手段,為一捉;炮8平9沒有產生新的捉為閑;至于黑方兩步動炮后,車可以凈吃兵,是走子前已存在的捉,均不算捉。黑方一閑一要抽,紅方兩閑,雙方不變作和。

看起來,這是屬于凈吃子類型,此圖與第五期圖1相距甚遠,差別較大,無法類推。
第9條規定:“雙方形成互捉時,如果一方長捉無根子,另一方長捉或其中有一著捉有根子或少根子,應由長捉無根子一方變著,不變作負。”

且舉二例,如圖3,盡管此圖與第五期圖2、3相同,然不同版本的象棋競賽規則卻在裁決上論述的不同,我們要從這些不同的論述中尋覓到規則的變化。
《07規則》的裁決詞為:紅馬兩步均屬長捉無根炮(動子捉子)。黑方車炮屬于聯合捉子。黑炮步步避捉,雖然存在車炮聯合捉吃(靜子吃子)紅方少根馬的得子手段,但仍應由長捉無根子的紅方變著,不變作負。
如圖4,裁決如下:紅馬長捉黑方無根車(動子捉子),黑車避捉的同時有一步為捉馬,另一步為車炮聯合捉(靜子吃子)吃紅方有根車,應由長捉無根子的紅方變著,不變作負。
這兩個棋圖黑方都是聯合捉子,臣均屬從捉到捉,恰與第五期圖1的黑方相似,怎奈裁決詞卻與第五燦圖1的黑方風馬牛不相及!
第11條規定:“凡是走子前已經捉著對方子的棋子,走動后仍存在捉,在形式上和本質上未發生變化時,仍應按閑著處理。”
且舉二例,如圖5,裁決如下:黑方兩步平車均為捉。紅炮走子前后,兩個炮均能吃去黑方士、象,是屬從捉到捉的閑著。兩閑對長捉,黑方不變作負。

如圖6是2006年發生在“天下第一人”許銀川與苗利明弈至殘局時所出現的待判局面。從盤面上看執黑棋的許銀川凈多三卒,穩操勝券。苗利明審時度勢,感到大勢已去,只有利用規則才能僥幸求和。只見他連續退車、進車,許銀川也隨著退將、進將,不覺走至6個回合,雙方著法循環反復已達三次,苗利明心中暗喜,連忙向裁判申請裁決。裁判長蔡偉林認真審查后宣布,紅方退車是閑,進車是將,一將一閑屬允許著法。黑方是兩閑。雙方均為允許著法,立即判和。
此刻許銀川才發覺上當,不該一味地上下動將,被對方利用走成待判局面。這才是煮熟的鴨子飛了,后悔莫及。原來許以為紅方進車是將,退車能夠抽吃底士,紅方犯禁,必須變著。
那么紅方退車為什么是閑而不是捉呢?請看《07規則》的裁決:“紅方退車伏車平中路照將抽吃黑子的手段:黑將如平4丟中卒;如平6路丟底士。兩者比較,黑方舍士為最佳應著,紅方退車前就可吃底士,退車后捉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按從捉到捉判處。一將一閑對兩閑,雙方不變作和。”

這兩個棋圖看來也與第五期圖1的類型不相關。
我的目光停留在第11條的條文中,沉思中我發現如果逆向思維,不就找到途徑了嗎!條文中只闡述了“……在形式上和本質上未發生變化時,仍應按閑著處理。”假如反過來,如果在形式上和本質上發生了變化,不就應該按打處理了嗎!此刻我不禁欽佩我的同事——裁判長韓國慶及其他的裁判,他們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發現解決問題的真諦,實屬不易。
結論:按《07規則》、《87年規則》裁決:第五期圖1中黑方兩步平車的走了性質為長捉。按《99年規則》栽決,則為二閑。
編輯 小 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