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獨子單傳”到“多子多福”再到“特別變態”
—網絡實用下載技術的發展和演變
◇Google谷歌中國版電影onebox上線
◇殺毒從“心”開始—把殺毒軟件裝在CPU中
◇網絡瀏覽的好后勤—IE緩存
可以說,所有上過網的人都有過下載經歷,一方面是因為瀏覽網頁本身就需要下載內容數據,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下載各式數據已經成了上網的主要目的之一。下載的樂趣不僅僅在于獲得的數據本身,更有一大部分來自那個不斷跳動的數字,如果下載速度飛快,人人都會眉開眼笑,倘若下了半天只有幾百KB,我們恐怕就會有些著急——是不是沒種子了?
△ 獨子單傳時代:應對有限時間和有限流量有辦法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互聯網并不普及,很多人使用Modem撥號,通過Telnet軟件連接到撥接式BBS上獲取資訊并與別人交流(收發郵件等),由于服務器的電話線路數量有限,因此都會限制連接時間,一般新注冊用戶只有10分鐘左右。這點時間用來看帖回帖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有人就開發了軟件,連入BBS后,能夠將整個BBS上所有內容都下載回來,然后可以斷線慢慢看慢慢回,最后再次撥入BBS上傳回復。
△ 多子多福時代:斷點續傳與多線程下載提速快
進入Windows與WWW(World Wide Web,互聯網)時代之后,IE、Netscape等瀏覽器都可以通過點擊左鍵來下載,那時候人們通過56Kbps、33.6Kbps甚至更慢的Modem來連接互聯網,下載速度最快也不過5KB/s,下載一首5MB的MP3歌曲要15分鐘以上!中途萬一斷線就前功盡棄,于是有人開發出了支持斷點續傳的下載軟件。
世界上第一款支持斷點續傳的下載軟件應該是GetRight,這個軟件的作者在下載一個游戲Demo的時候斷線,重新開始下載后,已經下載了一半的數據無影無蹤,于是他開始動手編寫一個能夠將已下載數據保存起來、再次下載時可以繼續的軟件,也就是GetRight,于1997年2月發布1.0版。隨后GetRight不斷改進,率先加入文件下載后分類、監視瀏覽器點擊、尋找文件鏡像、提取網頁鏈接等實用功能,到今天仍然在繼續更新,是一款絕對的老牌軟件。
有了斷點續傳還不夠,網絡帶寬往往無法充分地利用起來,于是多線程下載軟件在斷點續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最早出現的多線程下載軟件是中國人開發的NetAnts(網絡螞蟻),它能夠將文件分為5個部分同時下載,相當于連接數增加了5倍,很多時候的下載速度都有非常明顯的提升。從此之后,包括GetRight在內的各個新老下載軟件紛紛加入多線程功能,有些軟件甚至默認開啟100線程進行下載……
小提示
多線程下載為什么可以加速?
假設一臺服務器的上傳帶寬為1MB/s,有100個用戶同時接入,那么每人能分到10KB/s的下載速度。這時有一個用戶開啟了5線程的下載工具,那么實際上連接到服務器上的線程就有104個了,每個線程可以分到9.6KB/s,而開了5線程的人就能得到9.6×5=48KB/s的下載速度。
△ 特別變態時代:下載再也不怕人多擠破服務器
最近幾年,一說到下載,我們首先聯想到的是“BT”、“電驢”和“迅雷”,其實最早的P2P網絡當屬1979年的FidoNet(惠多網)和1984年的Usenet,這比Windows的歷史都要久遠很多。這類軟件應用了P2P(Peer-to-Peer)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帶寬。如今,BitComet、BitTorrent、eMule等P2P軟件已經擁有極為龐大的用戶群,每個人既是下載者也是上傳者,一個新發布的文件轉瞬之間就會像燎原之火一樣遍布全世界,這是任何服務器都無法比擬的。
伴隨著方便快速的下載而出現的是版權問題,由于各種有版權的影音文件在P2P網絡上肆意流傳,美國唱片協會和美國電影協會等行業組織不斷地希望對P2P進行管理。在日本,雖然BT、EM等軟件已經被封禁,但Share和Winny憑借能夠有效地防止追查的IP加密和數據加密技術,用戶多達數百萬人。
在國內,從P2P發展而來的P2SP才是真正讓站長們惱火的問題。迅雷這個幾乎家喻戶曉的軟件,不但可以自動搜索擁有同樣文件的用戶,還能搜索到擁有同樣文件的下載服務器,這種更加強烈的行為會造成下載服務器崩潰等很多問題,因而引發了一大批站長的強烈反對。不過對于最終用戶來說,只要下載速度夠快,也許他們不會去考究數據到底來自何方。
數據在P2P網絡上如何傳播
假設服務器上有一個文件,如果按照http或FTP下載方式,只能同時容納3個人來下載,那么需要上傳3份數據才能使這3個人都得到文件。而在P2P網絡中,服務器只需要給這3個人每人1/3且各不相同的文件數據,每個人缺少的另外2/3都可以從其他人那里獲得,這樣服務器只需要上傳1份數據就可以了。因此在P2P網絡中,下載的人越多,相當于能夠提供上傳的服務器越多,網絡中的每個人都可以高速下載。
Google谷歌中國版電影onebox上線
早在2006年8月即在美國本土上線的Google谷歌“電影onebox”功能,近日正式在中國上線了,中國網友通過這一功能,可以迅速查找到本地電影院當天及未來三天內的放映時間、電影院的地址等。
這項服務的劇照、電影信息和放映信息都是由谷歌在國內的合作伙伴Mtime時光網提供的,在谷歌網頁搜索中查找近期正在放映的電影(諸如“功夫之王”),直接輸入“電影”或者直接進入電影搜索頁面,就會出現一個詢問地址的搜索框,填入后,就會進入顯示本地電影院的放映時間的頁面,用戶通過點擊電影院名或電影名,即可切換查找對應的詳細放映時間。

殺毒從“心”開始—把殺毒軟件裝在CPU中
現在,計算機的安全問題已經成了一個全球化的問題了,軟件和硬件都面臨著安全的考驗,因此,將軟件和硬件的安全問題融合在一起進行研究將是未來的趨勢。此前有消息稱,著名的網絡安全公司賽門鐵克和處理器芯片制造巨頭英特爾達成了一項合作計劃,據賽門鐵克副總裁Rowan Trollope透露,如果這項計劃成功施行的話,那么英特爾制造的處理器中將內嵌入賽門鐵克公司專門開發出來的微處理器安全軟件產品。
據悉,這個計劃代號為Project Hood,僅僅是英特爾與賽門鐵克虛擬化技術(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合作的一個部分。Rowan Trollope稱,英特爾與賽門鐵克進行的合作將是非常有意義的,雙方將共同開發芯片級的“安全軟件設備”,這些“安全軟件設備”將與英特爾的虛擬化技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非常先進的保護機制,對計算機進行保護。這種芯片級的安全軟件技術將不依賴于計算機操作系統,而是直接工作在處理器芯片層進行工作,未來無論是英特爾的服務器還是桌面級電腦都將全面使用這項技術。至于具體的開發周期,英特爾與賽門鐵克均未做任何聲明,不過預計將會在45納米制程的處理器上應用。
網絡瀏覽的好后勤—IE緩存
為了提高訪問網頁的速度,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會采用累積式加速的方法,將你曾經訪問的網頁內容(包括圖片以及cookie文件等)存放在電腦里。這個存放空間,我們就稱它為IE緩存。以后我們每次訪問網站時,IE會首先搜索這個目錄,如果其中已經有訪問過的內容,那IE就不必從網上下載,而直接從緩存中調出來,從而提高了訪問網站的速度。
設置IE緩存大小
要提高IE的訪問速度,IE緩存是必不可少的。IE緩存默認安裝在系統區,而且會需要占用較大的系統空間。所以如果你的系統空間的確很緊張,可以將緩存占用的空間設得小一點,在IE的“工具”菜單下選擇“Internet選項”,然后在“常規”選項卡中你會看到有“Internet臨時文件”這一項,單擊“設置”按鈕,然后在彈出的“設置”對話框中將緩存大小設置為一個合適的值。你也可以直接將IE緩存移動到其他位置上去。
在“Internet臨時文件”下單擊“設置”,然后在“設置”對話框中單擊“移動文件夾”按鈕,在“瀏覽文件夾”中選擇文件夾,將IE緩存移動到其他地方,這樣就不必擔心IE緩存太大,占用更多空間了。
如何清空IE緩存?
1. 打開一個IE窗口。
2. 點擊菜單欄中“工具”菜單中的“Internet選項”。
3.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擊“刪除文件”。
4.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刪除所有脫機內容”打鉤,之后點“確定”。
點擊“確定”后,鼠標可能會變成比較忙的狀態,這是因為緩存較多的緣故,一般情況下十秒左右鼠標就會恢復正常。之后再點擊右下角的“確定”退出。這樣IE的緩存就清除完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