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常飲綠茶可抑制結腸息肉的復發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最近,日本岐阜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手術切除結腸息肉的患者每天堅持服用含有“兒茶酸”(綠茶中的一種成分)的藥物并飲用3杯以上的綠茶可抑制結腸息肉的復發。該研究結果已在名古屋舉行的日本癌癥學術會議上發表。
岐阜大學醫院等4家醫院參加了這項研究。研究人員對手術切除結腸息肉的125名患者進行了跟蹤調查。他們請其中的60人每天服用3片含有“兒茶酸”的藥物(共計1.5克,約6杯綠茶所含的量),并飲用3杯以上綠茶。而另外的65人則什么也不服用。一年后的結果顯示,堅持服用含有“兒茶酸”藥物并飲用綠茶的患者,其結腸息肉的復發率為15%,且復發的結腸息肉偏小。而不服用含有“兒茶酸”的藥物且不飲用綠茶的患者,其結腸息肉的復發率為31%。另外,那些能堅持服用含有“兒茶酸”的藥物,卻每天飲用很少(3杯以下)綠茶的人,其結腸息肉復發的幾率也很高。因此,研究人員認定,多飲用綠茶可抑制結腸息肉的復發。
研究人員介紹說,這是首次通過臨床試驗證明了綠茶具有預防結腸息肉復發的作用。而結腸息肉是引發結腸癌的根本原因。因此該研究結果對預防結腸癌有著重要的意義。
自言自語有益于健康
臨床研究發現,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的人若能經常和親朋好友說說自己的近況與煩惱,能起到舒緩壓力、增強身體抵抗力的作用,對其身體健康大有好處。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向親友們傾訴的機會。為此,心理學家指出,那些沒有傾訴機會或傾訴對象的人可以試試自言自語,這樣做同樣可以起到緩解壓力的作用。
瑞士弗里堡大學的安德里·豪恩博士和研究人員對80多對夫婦進行了多年的跟蹤調查,記錄了他們每天與伴侶傾訴的情況,并評價了這些人的心理感受和近期的健康狀況(如是否出現失眠、焦慮、頭痛、食欲不振等)。結果發現,能和伴侶傾訴自己一天生活和工作情況的人很少出現健康問題。但這種好處似乎只是單方面的,傾聽者的健康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而且多數的傾聽者表示,他們很少認真地聽。
接下來,研究人員讓這些傾訴者嘗試著將煩惱自言自語地說出來,結果發現,這樣做也能起到減輕壓力、有利健康的作用,而且還能減少傾聽者對傾訴者“嘮叨”的指責。
因此,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你沒有傾訴的對象,或是你的傾訴讓傾聽者感到不耐煩,那就不妨試試自言自語。這樣既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釋放自己的煩惱,又不會耽誤別人的時間,更不會泄露自己的隱私。
新婚期間性生活頻繁
可降低女性難產流產的幾率
英國生育學家的一項研究報告認為,新婚夫婦每天都應該過性生活。因為這樣做不僅不會損害丈夫的身體健康,還能降低妻子懷孕后發生難產和流產的幾率。
科學家解釋說,女性的免疫系統對男性的精液越適應,她的身體就越不會抗拒胎兒。這是因為胎兒的體內含有來自父親的蛋白質,如果女性的免疫系統對來自男性體內的蛋白質適應得較慢,就可能會引發流產或難產。而男性的精液中就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當其進入女性體內后,就可使其免疫系統進入“戒備”的狀態。如果新婚夫婦頻繁地過性生活,女性的免疫系統就會重復不斷地接受這樣的信號,并可最終熟悉男性的蛋白質,從而允許母體懷孕,避免難產或流產。
壞消息
女人吸煙
會讓心臟病早發作15年
挪威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吸煙的女性比不吸煙的女性第一次患心臟病的時間要早15年,而男性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第一次患心臟病的時間早8年。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來自挪威櫻蘭迪特醫院的莫滕·格朗地維格博士和他的同事在對1784名第一次患心臟病的人進行研究后發現,吸煙的女性第一次患心臟病的年齡為66歲,而不吸煙的女性第一次患心臟病的年齡為81歲。不吸煙的男性第一次患心臟病的年齡為72歲,而吸煙的男性第一次患心臟病的年齡則提前至64歲。研究者還發現,吸煙的女性患其他疾病的年齡也提前。與不吸煙的女性相比,吸煙的女性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年齡也比較早。
此前,醫學界一直認為,雌激素能夠保護女性不患心臟病。不過,莫滕·格朗地維格博士指出,吸煙可能使女性提前絕經,會使她們更早地步入更年期,從而更早地患上心臟病。
過食辣味
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在“酸甜苦辣咸”這五味中,沒有一味能像辣味這樣,如此具有吸引力,讓許多人欲罷不能。人們在吃辣味食物后會在短時間內大汗淋漓,且有很舒服的感覺。這是因為辣味可刺激汗腺的分泌,加速新陳代謝和氣血的運行,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但吃辣味食物一定要適量,吃多了不僅會使人上火,發生便秘,還易使人患上感冒或其他疾病。其原因主要是過量吃辣味食物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力降低。
辣椒在中醫里被稱為“辛味食物”,它具有很大的”發散”作用,容易耗傷人體的正氣。中國中醫科學院的教授楊力說:氣虛的人不能多吃辣味食物。因為這類人多表現為體弱、乏力、易出虛汗。由于辣椒具有發散作用,吃多后會使人大量地出汗,從而可導致氣虛的人虛上加虛。而屬于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平時容易出現口干舌燥、咽喉腫痛、便秘等癥狀,吃辣味食物雖可一時痛快,但如果吃得過量便會讓他們的上述癥狀加重幾倍。一般來說,辣味食物比較適合生長在四川等潮濕地區的人食用,北方干燥地區的人食用后,會加重其上火、氣虛等癥狀。
德國有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人們最好在中午吃辣味食物,因為此時人體腸胃的消化能力最強,晚上吃辣味食物則易導致胃潰瘍等疾病。楊力教授還指出,吃辣味食物的最佳季節是冬天,因為吃辣味食物有助于升高人的體溫。而秋天正是容易“肺燥”的時候,最不適合吃辣味食物。
楊力教授提醒人們:“每個人對辣味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吃辣菜后能讓自己微微出汗就是最佳狀態。微辣的菜,人們每天可以吃一道。而那些體質不適合吃辣菜的人每周最多只能吃一道辣菜。”
新知
美國成功研制出
乙肝納米疫苗
最近,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一種新型的乙肝納米疫苗。該疫苗每滴的直徑不超過400納米,并且只需外用即可發揮作用。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科學家宣稱,這種新的納米疫苗中含有大豆油、酒精和水等成分,不需冷藏,不需注射。人們只要把這種疫苗擦在鼻子上就可將其吸收。經動物試驗證實,該疫苗沒有毒副作用。
據報道,這種新型乙肝納米疫苗的出現將解決以往乙肝疫苗儲藏和保存難的問題,因此可在貧困的國家和地區推廣。該項研究的負責人詹姆斯·R·巴克說:“研究結果顯示,這種結合了納米乳劑和乙肝抗體的疫苗是安全的,對乙肝病毒很有效,可作為現有乙肝疫苗的替代品。”
目前,全世界約有4億乙肝病毒攜帶者。科學家們盡管已經研制出了3種有效的乙肝疫苗,乙肝防治工作仍是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根深蒂固的健康難題。全世界每年死于乙肝及其并發癥的人數多達100萬。
咀嚼可預防老年性癡呆
日本科學家近日研究發現,咀嚼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老年性癡呆。在人體內,新的短期記憶是存儲在大腦的海馬細胞區域中的。隨著人年齡的增長,海馬細胞會逐漸退化,從而會導致短期記憶力減退。有些研究認為,人的牙齒脫落可能就與海馬細胞的退化有關。
由日本岐阜大學醫學院教授小野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對老鼠進行了實驗。他們改變實驗鼠的基因,加速它們的衰老進程。此后,研究人員使一部分老鼠的牙齒脫落,讓它們只能吃食物而不能咀嚼食物,再把所有的老鼠放入迷宮中,記錄下它們尋找食物的時間,以此來測試老鼠的記憶力。結果發現,年幼的老鼠不論有沒有牙齒,都能很快地找到指定的食物。年老而沒有牙齒的老鼠則不能找到指定的食物,而且老是走錯方向。研究人員在檢查這些老鼠的腦細胞時發現,沒有牙齒的年邁老鼠,其腦內海馬細胞中神經膠質的衰退速度要比正常老鼠快得多。隨后,研究人員又用磁共振技術拍攝了人在咀嚼時大腦活動的情形。他們發現,人在咀嚼時腦內海馬細胞區域的活動信號可明顯地增強。
愛丁堡大學分子醫藥中心的一位專家指出,當人咀嚼時,大腦可傳送信息給海馬細胞,使后者降低血液中壓力激素的水平。老年人若很少咀嚼食物,他們體內的壓力激素水平便會持續地上升,使其短期記憶衰退,從而可引發老年性癡呆。
聽古典音樂
有助于降血壓
近日,美國國際高血壓學會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說,高血壓患者每天聽半個小時的音樂有助于降低血壓。
據報道,國際高血壓學會是在新奧爾良舉行會議期間發表這份報告的。研究人員對48名年齡在45~70歲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們將志愿者分成兩組:第一組包括28名高血壓患者,他們每天聽30分鐘的古典音樂或印度音樂。其余的20名高血壓患者作為對照組,其日常生活規律不發生改變。進行試驗1周后和4周后的檢測結果都表明,每天堅持聽音樂的這組高血壓患者血壓明顯降低,而另外一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沒有變化。
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研究人員彼德羅·莫代斯蒂說:“聽音樂可讓人安靜,可緩解焦急的情緒……但每天聽音樂可以降低血壓,這還是首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