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果(布),聽說到剛果(金)金沙薩闖世界的中國個體戶不少,而且干得不賴,很想了解點真實情況。恰巧在金沙薩政權更迭、局勢動亂期間,一些個體戶被迫撤到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躲避風險。借此機會,筆者結識了李銀鳳小姐,她的經(jīng)歷和她所描述的金沙薩戈道街,為我們揭示了中國個體戶在金沙薩這個非洲大都市商場上拼搏、競爭的場景。
戈道街是一處十字大街,沿著十字中心向四周延伸,構成了金沙薩最大的商業(yè)網(wǎng)點。形形色色的商品和店鋪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在這里經(jīng)商的除當?shù)厣倘送猓€有黎巴嫩人、日本人、韓國人、印巴人。希諸瓦(法語:中國人)以其獨有的經(jīng)營方式躋身其中并占據(jù)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他們經(jīng)營著各種旅游鞋、帽、包、服裝以及毛巾等生活日用品。常年居住在這里的中國商人大約有1D0多戶、500多人,大多來自北京、上海、溫州、重慶等地。
李小姐是河北保定人,28歲,身材高挑,眉清目秀,在國內(nèi)曾經(jīng)營過電器,開過飯館、咖啡廳,其親屬有不少是經(jīng)營服裝的。幾年前,她的哥嫂先后來到金沙薩開展業(yè)務。因大嫂在國內(nèi)的工作離不開,2000年2月,李小姐到金沙薩加盟她大哥的商務。兄妹倆在戈道街開了三個店鋪,其中大的是小超市,動亂前退掉兩個,留有一個店鋪由大哥支撐著。他們每年從國內(nèi)進十多個集裝箱的貨,每箱凈掙一兩萬美元。李小姐每三四個月回國一次聯(lián)系貨源。旅游鞋大多是溫州、福建生產(chǎn)的,價格便宜,式樣新穎,在戈道街上很受歡迎。發(fā)貨后30天一45天即可到貨,因為中國有一條集裝箱船直駛馬塔迪港,每箱4100美元運費。在扎伊爾(現(xiàn)剛果民主共和國)提貨加稅每箱7000美元,一周便可運到戈道街上市。看來這一套她已是輕車熟路,在她眼里,洲際商貿(mào)也不過如此。
戈道街的生意很紅火,上午9時開門即開始甩賣。有時錢來不及點,鈔票拿在手里一看厚度差不多就成。一天下來,回到住宅,雖然渾身疲憊不堪,但仍要將扎伊爾幣點清、打捆,預備第二天與小販兌成美元。
商場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戈道街猶如“格斗”街。老外且不論,光希諸瓦們之間的競爭就夠殘酷了。旅游鞋開始賣12美元一雙,由于互相壓價競銷,最后賣6美元一雙,幾乎到了賠本的地步。黎巴嫩人、印巴人都有商會,人家才不干這種傻事!中國人見面,相互有的連招呼都不打,各顧各……說到這些李小姐的眼里充滿著鄙夷和憂傷!
在金沙薩,買賣做得最大的中國人有兩個,一位是男士W,上海人,他擔當國內(nèi)一個大廠家的國外代理商,靠廠家滿足供貨,利潤分成,小個體戶難以望其項背。另一位是女士Y,東北人,軍醫(yī)出身,40多歲,11年前僅持一張機票來到金沙薩,現(xiàn)一年做幾千個集裝箱的生意,已成為戈道街中國人首富。她下嫁當?shù)匾晃?8歲的法裔飛行員,結成了異國情緣。我問起戈道街公派機構的經(jīng)營情況,她說:“嘿!有三家,比如重慶派的H公司,在那里賣斧子、錘子等小五金,不上數(shù)。”
到底李小姐一家這幾年掙了多少錢,不便詢問。但她告訴筆者,他們擁有4部轎車(動亂中被砸壞2部)。盡管上班時的工作近乎瘋狂,可假日生活還蠻瀟灑刺激的:每周六下午1點打烊,回來同家人去香港人辦的飯店美餐一頓,或到法國人的養(yǎng)魚場垂釣野餐。晚上,還可以到洲際飯店“蹦迪”,興之所至,偶爾也玩玩老虎機、輪盤、21點什么的碰碰運氣。
由于金沙薩的局勢動蕩不定,只有她大哥還在金沙薩,每天與她保持聯(lián)系,白天營業(yè)一兩個小時,晚上住進中國大使館內(nèi)。她本人則到安哥拉的首都羅安達考察一周,認為那里市場前景看好,只是貿(mào)易方式與金沙薩迥異,她想找一家國有公司攜手合作,開拓這一新的市場……
隨著剛果(民)卡比拉政權的日益穩(wěn)固,金沙薩戈道街上的中國商人也正在重振昔日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