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留學的最終目的無非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海歸就業難已經成為了職場的普遍現象。和本土職場人士相比,以前在海歸身上凸現的優勢已經開始消減。專家表示,要想避免陷入這種難題中,還需要從源頭開始解決。
案例
留學后工作比原來差
曾在一家著名咨詢公司工作的付小姐2年前去英國留學?!爱敃r就是希望換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在工作一段時間后需要有一個提升,當然回來后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然而在花去了幾十萬元的積蓄過了2年逍遙日子,總算學業有成的時候,卻遭遇了“就業冬天”?!皣鴥染蜆I形勢和兩年前大不相同,現在海歸一大把,工作越來越不好找了。”和其他留學歸來的學生相比,付小姐還算幸運,畢竟在出國之前曾經有過一份很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人脈基礎。半年之內,付小姐通過各種渠道找到過好幾份工作,但幾個公司給她的薪水都不如她出國前的高。
數據調查
超過3成海歸就業難
近期中華英才網一項對隨機抽取的1500多個“海歸”樣本統計的結果顯示,有35%以上“海歸”存在就業問題,40%“海歸”感覺自己的職業方向出錯,累計有57.5%的“海歸”在歸國6個月左右找到工作。
海歸選擇的單位大多數是外企和民營企業,供職最多的機構為外資企業,達32.7%,其次為民營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和國企。
海歸供職的首選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在海歸的就業職位級別上,37.6%為中層管理人員,41.6%在專業工作崗位:
原因分析
期望值過高是主因
海歸就業的難題由來已久了,應該是從20世紀未21世紀初開始的。從90年代初出國潮,到90年代中后期歸國潮,很多人從眾心理嚴重,根本沒理清出國的目的。而造成海歸就業難名列榜首的原因是薪酬要求過高和個人能力問題。中華英才網職場專家指出,“大多數中國學生對自己的就業方向不明確,在國外學習中,不知道如何把學業和就業聯系起來,造成了回國后對就業的茫然。此外,計算留學成本使得海歸們心理期望過高,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
同時,根據用人單位的經驗總結,對國內經濟運行環境有些疏離需要時間融入;先進理論多,國外企業工作經驗少;國內企業內部還未真正建立使用、考評國際化人才的機制;近期金融危機情況下國外企業裁員使很多人才回流,但國內經濟情況也不太好,導致海歸找工作更難。實際上國內就業市場如今對真正的國際化理論實踐經驗豐富的高級人才十分渴求,但對理論多、實踐少,或者我們所謂的“偽海歸”、“混混海龜”需求少?!昂}斠惨智鍖哟?,人才當然大家需要,庸才廢才不管是否海歸,企業都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