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戰本屆團體賽的選手中,不僅有眾多國家大師和綠林好漢,還有幾位棋壇“雙槍將”。來自山東的李強,就是其中一位。眾所周知,山東省的國象水平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平時除了訓練,李強的身份還是一名國象教練。去年山東隊因故未能參賽,本屆團體賽引起了領導的高度重視,制訂的目標是沖擊前六。著裝統一,人員齊整,魯軍厲兵秣馬,再度踏上了全國象棋團體賽的征程。
在接受采訪中,李強向筆者回顧了兩盤印象較為深刻的對局。大賽戰至第七輪,業已接近尾聲,數場激戰一觸即發。綜觀二臺角逐,李強與四川隊鄭惟桐的比賽尤為引人注目。執黑棋的小鄭年僅14歲,一臉機靈相,十分惹人喜愛。再看枰上,布局四平八穩,紅方挾先行之利進人中盤。正在李強醞釀順水推舟逐步滲透的時候,小鄭憑借驚人的中盤力量和計算能力,連發強手步步進逼,令紅方頓時落人窘境。據李強回憶,當時感覺棋快輸了。關鍵時刻,團隊精神在他潛意識中迸發出來: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必須要堅持下去!終于,在一系列頑強應對和精彩轉換之后,李強扭轉了劣勢,雙方兩難進取,于是同意罷戰言和。關于對手小鄭,李強毫不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辭:“小小年紀便有如此水平,前途無量。”
落幕戰,李強與陳建昌狹路相逢。陳君乃著名的業余好手,縱橫網絡多年,是廣西隊一名很有競爭力的棋手。雙方以仙人指路對起馬局開戰,很快便陷入混亂。由于戰線漫長,雙方各自的80分鐘用完后,30秒的讀秒階段仍持續了很久。在用時吃緊的情況下,不僅要思考、行棋,還要按鐘、記錄,消耗了兩人大量的體力。末后,形成了紅方馬炮兵仕相全對黑方馬炮卒士象全的局面,若李和,山東隊無緣前六;若李勝,依然還有希望!在此局面下,二人刺刀相拼,李強以雙相的代價換取了對方雙士,隨后運兵搶占花心,構成絕殺,黑方惟有用馬吃兵,紅隨即炮五平九要殺,馬后炮!陳建昌無奈只有棄炮解圍,終因火子失勢而敗下陣來。盡管6勝3和創造了歷年來自己參加團體賽的最好成績,可惜山東隊最終僅名列第七,但李強已是竭盡全力,無愧于隊友,更無愧于自己。
山東人通常給人們的印象是直率豪爽,而在與李強的接觸中,筆者感到更多的是他的坦誠與理性。他是濰坊人,那里可以看作是山東象棋發展的源頭。他曾師從陳天才,之后一步步地開始了自己的象棋生涯。代表山東隊參加團體賽已有十幾年,教棋育人也有了多個年頭,在經歷過這些年的風雨后,李強對象棋有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對于象棋事業的發展,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第一,領導層要重視國粹,要發展自己的特色,這是最基本的。然而,每個地方的實際情況跟經濟、地域也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要一視同仁。第二,業余棋手若想靠棋生存,就要推廣、普及象棋,從事象棋教育、培養象棋人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多搞教育,把象棋搞成產業化,這樣既增加了收入,又為普及象棋做了一份貢獻。第三,要想下好棋,首先要做好人。孩子學棋,態度一定要端正,不能為了贏取名次才學棋,而是要通過學棋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改進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象棋包含了軍事、歷史、哲學、藝術等等文化知識在里面,可以讓學棋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人生、融入社會。現在提倡快樂人生,我們就是要通過象棋這個平臺,來享受有意義的人生,享受棋樂無窮……”
在結束這篇稿子之前,筆者想對李強,以及像李強一樣在棋枰上默默耕耘的園丁們道一聲感謝。沒有他們的努力,象棋事業的基石就不會穩固;沒有他們的努力,那么多童真的眼光里便不會閃爍著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