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子上幼兒園起,他就不再是隨著我的聲音哼哼哈哈的應(yīng)聲蟲了,他不但有了自己的原則和主意,還懂得了打小算盤。我知道,他要和我斗智的日子,不遠(yuǎn)了。
果然,以后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留心揣摩,我發(fā)現(xiàn)4歲的他耍起小“陰謀”竟也頗具智慧了。
例一:借刀殺人,從中受益。他喜歡吃果凍,但鑒于里面有香精和穩(wěn)定劑等化學(xué)物質(zhì),我就給他限量。他常常覺得不過癮,就想著法子找機(jī)會多吃。凡是有客人帶著孩子來訪,他一定會問人家:“喜歡吃果凍嗎?我家有,媽媽,我拿了!”看著他笑盈盈的臉,我還能說什么。沒有孩子來訪的時候,他會問客人:“吃果凍嗎?廣告上的大人也吃果凍。”更好笑的是,一對情侶來我家,他竟然建議人家:“你們邊吃果凍邊唱廣告歌《我只喜歡你》,多好啊!”
例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他很會利用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和沖突言論,在大人們的夾縫中尋求自己的行為空間。我讓他去倒垃圾,他不想去時就說:“奶奶說了,外面車多,不讓我去。”想去時就說:“我長大了,要幫家人干活。”奶奶要他去拿碗,他不想去時就說:“媽媽說,小孩子容易把碗打碎。”想去時就說:“我最會拿碗,拿得最小心。”我要他表演一下兒童操,他不想跳時就說:“老師說了,得跟著音樂才能跳好。”想跳時就說:“沒有音樂我也會跳。”總之,凡是他不想干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例三: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一次他飯前沒有洗手,我問他為什么,他說:“你早上吃飯就沒有洗手。”我說:“早上時間緊,來不及了。”
“那你為什么不早起床?”“昨天睡得晚。”
“你說過要我早睡早起的,你為什么還要那么晚睡?”“大人和小孩不一樣的。”
“那你為什么還要我跟你學(xué)?”
直至說得我全然無理,狼狽不堪。
他的畫紙都是復(fù)印紙,只用一面可惜,我讓他用兩面,他說:“你寫字怎么不用兩面?”我說:“我寫字是讓別人看的,用兩面對別人不禮貌。”“我畫畫要給媽媽看,用兩面也不禮貌。”
“自己家人不用客氣。”“可媽媽說過對自己家人也要講禮貌的。”
我只好服輸。不過說老實(shí)話,我到現(xiàn)在都不明白自己到底輸在什么地方,那原本清清楚楚的邏輯怎么就變糊涂了呢?
“做什么事都不如養(yǎng)孩子見功。”以前常聽老人們這么說,現(xiàn)在的我越來越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diǎn)。眼看著孩子由一個咿咿呀呀的嬰兒長成了一個會和我磨牙練齒的小大人,在驚異中又覺得是那么自然。毫無疑問,他是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見識,越來越有頭腦了,這也意味著我們做父母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我的缺點(diǎn)必然會越來越多地被他的聰明發(fā)現(xiàn),我的經(jīng)驗必然會越來越多地被他的見識懷疑,我的思想也必然會越來越多地被他的頭腦挑戰(zhàn)。
也許,我的一生都將和這個臭小子這么斗下去。不僅僅斗智,還要斗情,斗愛,斗學(xué),斗理,當(dāng)然還有斗氣。然而我是多么喜歡這一切啊——因為,我們都在成長著,而我們的成長,就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