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子里梨實累累的朋友說,梨子不能待全熟才采摘,因為一熟就爛;但也不可太生,最合適的時候,是以手掌承住梨子的底部,輕輕往上一托,若梨蒂應(yīng)手折落,那就是夠熟了。此時梨身仍硬,須放在窗緣或迎著陽光的籃子中熟透。這樣的梨子芳香潤滑而不太軟綿綿,清甜的味道,不需任何配搭。
但這樣的梨子,是咸香的干乳酪的最佳配搭,香甜與咸香,干碎與軟滑,相得益彰。當然也可配搭藍莓芝士如Stilton、Gorgonzola,風(fēng)味又自不同。
若望穿秋水,梨子堅硬如故,傳統(tǒng)的對付方法就是以紅酒與蔗糖及香料浸蓋,文火在爐中燉上數(shù)小時,冷卻后加鮮奶油,是最不費勁的餐后甜品。我的一本烹飪書洋洋得意地說:“任梨子是銅皮鐵骨,經(jīng)過這番對待也一定會入口溶化。”
另一經(jīng)典之作是Poires Helene:梨子用糖水清燉,瀝干攤晾,配云呢拿香草雪糕,澆上朱古力漿,是甜蜜的下午茶。
梨子的作法越來越精細,然而我仍然懷念小時瞞著媽媽在街頭攤子偷偷買來吃的鐵沙梨,大玻璃筒清水里載浮載沉著幾十個圓鼓鼓的雪白沙梨,入口松脆,又甜又咸又酸,十分刺激。多少年過去了,但那種滋味,從來沒有忘記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