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個人征婚廣告的嬗變折射了歷史變遷和社會發展
自古以來,婚姻就不是一種純粹的個體行為#65377;個人擇偶觀念反映著自身背景#65380;社會價值體系#65380;風俗習慣等,但折射著社會政治#65380;經濟#65380;文化的變遷#65377;
樸實的開始
“文革”期間還沒有征婚廣告這回事#65377;雖然當時高價姑娘有“五員”一說:相貌演員,工資百元,職業海員,身份黨員#65380;身體運動員,但從主流來看,那個年代的人還是比較樸實的#65377;
1981年中國出現了第一則個人征婚廣告:“求婚人丁乃鈞,男,未婚,四十歲,身高一米七#65377;曾被錯劃為右派,已糾正#65377;現在四川江津地區教師進修學院任數學教師,月薪四十三元五角#65377;”這則廣告附有征婚者的照片,信息真實,態度誠懇,基本上是事實的誠實描繪,尤其是在相貌#65380;收入等條件上更是實事求是,沒有渲染或淡化,也沒有強調或回避#65377;這則最早的征婚廣告的特別之處還
在于,并沒有對征婚對象提出任何要求#65377;
明碼標價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切都在迅速變化之中#65377;到上世紀80年代末,盡管朝向物質主義的步子才剛剛邁開,一名32歲婦女的征婚廣告已經這樣寫道:“本人受過良好教育,知書達理,溫柔嫻靜#65377;欲尋一位有類似條件的誠實#65380;有事業心的男子為伴,國內國外不限#65377;”這當中的“有事業心”曾是禁用語,不過同樣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征婚者對海外男子表現出的興趣#65377;
就像早前的政治面貌一樣,文學愛好和海外關系一反之前的霉運,成為一種精英符號#65377;二十年前的征婚者言必稱“愛好文學”,后來西洋音樂以貴族般的身份步入民間,征婚者又稱自己“愛好音樂”,以示高雅#65377;
后來去美國讀書#65380;去日本洗碗均成為脫貧致富的捷徑,于是東渡西征者很有些飄飄然的感覺,分外吃香#65377;
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一趨勢已經愈演愈烈#65377;征婚廣告上,身高#65380;長相#65380;經濟基礎#65380;學歷背景等外在條件一躍成為征婚的首選條件#65377;且看:
“某男,35歲,體健,身高1.75米,留美碩士,現在紐約供職,年薪10萬美金#65377;尋能歌善舞#65380;俊美秀麗,本科以上,愿到美國生活的國內小姐#65377;”
“某女,21歲,1.59米,未婚,大專,國營科室管理干部,漂亮聰慧,氣質佳#65377;覓21至30歲,1.70米以上,體健貌俊,經濟雄厚的海外男友#65377;”
這時,人們已撕掉那情感的“含情脈脈”的面紗,不再羞于“明碼標價”,物質條件一舉成為情感的前提和基礎#65377;年薪若干和房產多少是其中含金量最高的硬話,擲地有聲#65377;而男人的職業更是五花八門,“第二職業”#65380;“三資企業”#65380;“白領雇員”……一個比一個吃香#65377;收入無優勢的#65380;便從節約開支入手,“煙酒不沾”,“獨生子”……這都是讓“行情”給逼的#65377;
放縱的姿態
時至21世紀,一切都繼往開來了,征婚廣告也是#65377;原先女性征婚對人品倒也注重,比如籍貫#65380;脾氣#65380;相貌,經過幾十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變遷,現在征婚對象的要求統統簡化為“成功人士”,成功當然指發財而非成才#65377;如果誰再寫“愛好文學”或“愛好詩歌”,腦子絕對有問題#65377;
到了今天,物質主義依舊高揚,但同時情感上也出現了一種游戲的嘗試或說沉溺,且看:
“傾倒眾人,女,36歲,體健,未育,富有,長期得不到快樂,感情空虛,尋體健#65380;懂情男交往體驗浪漫情懷#65377;”
“柔情女45歲,性格溫順,前夫富商,外遇離婚,雖獲錢財補償但心里不平衡,內心苦悶,情感得不到宣泄,尋體健懂女人心思男交友,給她安慰絕不讓你失望#65377;”
這些充滿暗示#65380;幻想和曖昧的征婚廣告雖多是“騙子公司”想騙那些既想占便宜又不想奮斗的男性的鈔票,很大程度上征婚是假,騙錢是真,但卻能從中看出眼下某種社會心理之一斑#65377;
相比女性,需要征婚的優秀男士顯得頗少,充滿優越感,比如:此男無論年齡#65380;身高#65380;學歷#65380;婚況#65380;工作#65380;家庭#65380;相貌都是女孩子沒有理由拒絕的絕佳人選,誰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呢,各位女同胞,尤其是待字閨中的“剩女”們,你打著燈籠可找得到這樣的“白馬王子”乎?
從上世紀80年代那種不談物質#65380;不談感情的謹慎姿態;到90年代那種先談物質#65380;后談感情的世俗姿態;再到21世紀那種享受物質#65380;游戲感情的放縱姿態#65377;變化之巨之大,叫人咋舌#65377;
不過,至少有一樣是進步的,就是人們已經有勇氣剝下偽裝,顯示真我的風采#65377;
(浙江 恬恬 選自《看天下》2008年7月,林世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