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在向心靈靠近。
生命產生,就在做一個離心運動,有一個離心力,在將生命推向現實的世界。生命就如同從心靈中心產生的水珠,然后不斷的甩向現實。
生命,追逐物質、追求名利。而這種外在追求,就是在越來越遠離心靈中心,是離心運動的具體表現。在追逐的過程中,離心靈中心越來越遠。這就如同人的探索離開始的家園越來越遠。
但是生命并不能夠脫離心靈的線。生命就如同風箏,無論走出多遠,始終都有心靈的線牽著。
生命的離心運動不是別的因素產生的,是心靈中心本身產生的。心靈中心就如同噴泉,將水珠噴出來。這就是生命的原動力,就是激發生命,向外在世界探索的力量,給生命外在運動的能量。
一個生命就如同一個水珠,從噴泉中產生并被噴涌出來,和涌流一起,向外涌動。所以生命,就是在做一種離心運動。
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因為遠離了心靈,會忘記了愛的意義,而把物質看做是全部。所以這種遠離,就有可能使生命背離心靈本身。然而一旦生命背離心靈,就會失去生命的根源能量,失去愛的力量,失去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向世界前進,也是在向心靈靠近,這兩個過程是在一起的。尋找根源,和離心運動,都是同時具有的。人同時在做這兩種努力,這并不矛盾,雙方的力量是獨立運行的。
外在物質的追求,和內在心靈的探求,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向心靈靠近,最終抵達了心靈,是人們一直的愿望。
生命,要向心靈靠近,就必須克服離心力的作用。一個隨流水流動的水滴,要克服這股洪流的作用,這是相當困難的。人們通常用靜修來達到這種目的,停止外向的運動。或者通過行善來達到這個目的,用一種行為來對抗另一種行為。
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人就無法繼續向心靈靠近了。因為在心靈的涌流的沖擊力中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阻力。即一滴隨洪流向下傾瀉的水珠,要克服阻力向上回溯,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困難。
卸掉離心力,還不夠,還要克服阻力,向心靈前進,靠近。那些生命的魚兒,順水而下,尋找大海,而當它們長大的時候,又會向源頭回溯,尋找生命的根源,繼續繁衍生息的過程。
當離心力和向心的力達到平衡的時候,生命就在做一種切心的運動。這個就如同一個圍繞繩子的一端做圓周運動的珠子。通常,生命就出在這樣的一種平衡狀態中,外在物質上的相對知足,內在意識的本性自然,從而達到一種相對穩定的生活狀態。這就如同在土地表面漫流的水,自由自在。
當離心力大于向心力的時候,就會有外在欲望的不平衡。當心靈的動力不足的時候,則會體現出精神的頹廢,生活欲望不夠強烈,即噴泉的噴涌力不足。
一個人,越靠近心靈,就會越富有。他不必擔心擁有,因為心靈擁有一切,一切都是心靈的財富。越靠近心靈,他擁有的就越多,獲得的也必然會越多,他會自然而富有,他會永不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