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喜歡讀書、看報,可以說有多種愛好。不論是天文、地理、自然、歷史、醫藥還是政治、經濟、法規等等。都是我學習、收集、積累、剪輯、摘抄的內容,然后作為資料來保存。
我從十幾歲就喜歡看小說,無論是古典名著還是現代小說,在閱讀過程中,每次遇到一些名言警句或是我認為有用的內容,就抄錄或剪下來,特別是進入中年以來,由于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過去保留的資料雜亂無章,一旦需要很難找到。于是就產生了歸類保存的想法。常言道,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我利用業余時間,開始分類整理以前保存的資料,有的還重新進行了抄錄,查找起來很方便。通過收集、摘抄、剪貼等方法,分類歸納了相冊、醫藥保健、人勞、美畫、家電生活、家庭理財、證件獎狀、法律法規、花卉栽培、歷史札記等多學科、多領域的檔案幾十冊,并裝入檔案盒中進行保管。
就拿相冊而言,我家中就有十幾本,照片1300來張,其中彩照858張。黑白照片413張,記錄了我家四代人的不同的生活階段和生活經歷。在整理過程中,我在每一張照片的背后都注明了拍照的時間、地點和照片中的人物關系。并將底片逐一地裝入自制的小紙袋內,與照片同時裝入相冊。
再如,國家頒布的各種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我只要發現在報刊上刊登,都及時地、一一地剪下來,按年份裝訂成冊,并隨時隨地地學習查找。
不但如此,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我始終堅持記生活日記,從60年代末一直到現在,可以說已有30多年的歷史了。凡是每天的特殊活動或有可留作回憶的事情,都作為備忘錄記在日記上。
在家庭理財方面,我也是一絲不茍地認真對待,每月的收入、支出都逐筆記賬,做到了既調劑好了日常生活又略有結余。本著先必須、后生活、再穿用、再其他的原則,先必須是每月必保的花銷,如煤氣費、水電費、電話費等:后生活即每月的柴米油鹽:再穿用也就是在保前兩項開支的基礎上,考慮衣服鞋帽等等;在前三項計劃沒有問題后,樂意考慮其他,做到了量入而出。因此。我和老伴兒四十多年從沒有因為生活而借過一分錢。不僅如此,我們兩個人一生中的收入情況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從我們參加工作的這40多年中的收入增長情況,生活中的大宗支出,由60年代的自行車、手表、縫紉機等,到現在的冰箱、彩電,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所有這些原始發票和使用說明書,都完好地保留著。
特別是退休后,清閑下來的我感到無事可做,怎樣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又成了我思考的焦點。在照顧好80多歲的老母親和上小學的孫女及家里的花花草草之余,我于2002年的炎炎夏日,開始了騎單車繞行秦皇島大街小巷的征途。并將沿途的學校、單位、公園等等一一記錄下來。就在這樣的行程中。我感到了秦皇島60年來的變化真是太大了,按現在的規模已是原來城市的十幾倍,城市發展的速度、發展的規模、道路的硬化、樓房的林立、交通的便捷、生活的改善、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繁榮,都是無法比擬的,于是產生了畫地圖的想法,我要將自己感受到的秦皇島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地圖上展現出來。從沒有學過制圖的我。開始了徒步繞行海港區,在繞行的過程中,我以兩根電線桿之間的距離為尺度,如河北大街煤二期碼頭到歸提寨鐵路橋洞上,共有237個電線桿,并目測兩個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多少米,回家后再計算用一定的比例縮小。可以說全海港區的大街小巷都是這么測量的,有了測量的基礎,再用買來的指北針確定方位開始制圖。首先繪制了一幅交通圖,公共汽車線路圖,后又繪制了兩幅行政區圖,主要標志了各個生活小區、機關、學校、大型的工廠、公園等,在繪制過程中,遇有不翔實的地方,我就兩次、三次地重復印證。到現在為止,還在不斷地充實新建小區。同時,還根據自己的記憶,畫了一張解放初期的市內地圖,圖畫好了,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幾十年來我市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兩張圖上一目了然了。我的舉動曾在2002年秦皇島電視臺的《今日報道》欄目中播出,2006年的8月。《秦皇島日報》的記者又做了專程的采訪。
不僅如此,我在閱讀古典名著的過程中,將書中的人物、山川、河流、州縣、寺院等都是邊看邊摘錄下來,然后造冊,特別是《紅樓夢》,我曾通讀了三遍。已把書中的各種人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用圖勾畫出來,一目了然。《水滸傳》也按不同人群的隸屬關系進行了摘錄,如宋江人群、大遼國、王慶、田虎、方臘人群各有多少人,戰死多少、投降多少等等。
真是處處留心皆學問,現我所收集整理的家庭檔案已有幾十本之多,內容涉及醫驗方、用藥知識、防病診斷、生活保健、食療養生、生活常識、養老、醫療、保險、政策、災害、花鳥魚蟲的飼養等多個領域。她使我的生活快樂充實,豐富多彩,同時也為全家人提供了方便,成為生活中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