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南部的小鎮,原來仍用“私刑”。其中之一日“洗門風”。門風不正、不當、不清、不潔,才要“洗”。
云林地區有一小泥工的印尼妻子阿珠,在廟門罰站,每日上下午,都得向鄉親父老及路過的人請吃檳榔和香煙,一連三天。因為她紅杏出墻又造謠生事,被得罪的一方開出條件。根據俗例,須道歉、請客、洗門風。
電視報道了這個賠罪招式,令小鎮轟動起來。民眾天天等,還有遠來客專程冒雨看熱鬧。撲個空了,大喊:“阿珠出來!”為睹“傷風敗俗”者風姿,與古時淫婦游街一樣吸引。丈夫憨厚一聲不吭,公公氣炸了,拎根木棍出來趕人。
對方傳話:“夠了,不用罰了。”可她不肯,堅持站足三天——從小到大都想上電視,如今得到傳媒追捧報道,就不管誠信名節出問題丟人現眼,樂滋滋的,享受當上女主角的風頭。在小鎮祖廟這“旅游新景點”,她穿小背心,露肩露背,加上短褲高跟鞋,既清涼又風騷,指甲長長的,遞給走過的男人一顆一顆檳榔,這門風如何洗得凈?說不定還勾引更多采花蜂。
遇著厚顏者,羞辱哪有阻嚇作用?留來干嘛?最新消息,阿珠要求離婚,索一萬元贍養費,翁媳討價還價,七千元(港幣一千多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