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說“不”吧,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很晚才知道這句話,所以之前我的生活曾被我搞丟了很多“美好”。不會拒絕酒局,經常喝得七葷八素;不會拒絕額外的工作,所以經常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不會拒絕應酬,周末想在家完整休息一天的愿望也實現不了;不會拒絕漂亮女孩……這條是我瞎想的,其實壓根兒沒有漂亮女孩讓我拒絕的機會。
我大概是在去年這個時候才學會拒絕的,而且拜一位偉大的推銷員所賜,他給我上了人生重要一課。因為再往前一年,我曾經被這哥們兒嚴重地忽悠過一回,所以,當他的推銷電話再次打來之后,我完完整整、徹徹底底地拒絕了他一次。
“先生,我們公司打算免費送您……”
“謝謝,不需要。”
“那您有時間聽我簡單介紹這款產品嗎,為保證您的權益,我們的對話將會被錄音……”
“沒時間,不同意錄音。”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給其他人吧。”
“那好,有時間我再找您聊……”
“不用了,永遠沒時間。”
就這樣,這個偉大的推銷員的電話再也沒打來過,想到他用紅筆在客戶名單我的名字下畫了一個大大的×,我覺得心情好極了。從此之后,很顯然,我對這遲來的人生感受,品味得有些上癮了。
“哥們兒,來喝酒,大伙想死你了!”
“不去,胃痛。”
“能不能幫我寫點東西?”
“不寫,不義務幫忙已經很多年了。”
“有個美女想見你……”
“不見,我已經有老婆了。”
“……”
“等等,究竟有多美啊?”
那邊電話已經掛了。
看看吧,很多人說不懂得拒絕,其實還是自己懷有貪心。要想避免做自己不樂意做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抵抗誘惑。我鄰居家有一個八歲的男孩,一天下午放學后,面對一個陌生叔叔遞過來的糖果,悍然選擇了拒絕。在我們滿懷欽佩之情問他當時怎么想的時,他說他爸爸告訴他兩句至理名言,一句是“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另一句是“從來都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兩句每個人都知道啊,可惜很多大人們對這兩句話的執行力還不如小孩子。
19世紀,一個軍官屢次要求當時的英國首相狄斯雷利加封他為男爵,但他顯然不夠加封條件,于是狄斯雷利把軍官叫到了辦公室對他說:“親愛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加封你為男爵,可我會給你一件更好的東西”,繼而上前一步壓低聲音說,“我會告訴所有人,我曾多次請你接受男爵封號,但都被你拒絕了。”
拒絕別人,也能做到賓主皆歡,這真是種偉大的藝術。可惜,目前我還做不到像狄斯雷利那樣,成為拒絕的“藝術家”,其實,我的拒絕方式很單一,用好聽的說法叫“非暴力不合作”。不過,在個人修養未達到首相水平前。也只能這樣“學而時習之”了。
中國人愛面子。說“不”的時候總是期期艾艾,給自己添了不少麻煩,也不一定就能讓對方滿意。了解了這一點之后,現在對于別人對我的拒絕,心里非常坦然,甚至會因此覺得高興和欣喜——如果“不讓別人為難”是一種美德,那么,何不也把“不被別人為難”當做自己的人生信條之一呢?
(選自《城市快報》2008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