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在任何地方我們都可以聽到一個最為流行的口頭禪,那就是“郁悶”。考試考砸了,郁悶;大學畢業了,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郁悶;今天做生意沒有賺到多少錢,郁悶;上班遲到,被領導批評,扣了獎金,郁悶;和女朋友鬧矛盾了,郁悶……
“郁悶”這個詞,自從面世以來,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迅速走紅。無論天南地北、平民領導,不分男女性別,尤其是在年輕人的口中,“郁悶”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經典用語。打開百度搜索,輸入“郁悶”這個詞,瞬間就彈出5000多萬條與之相關的網頁,而且每時每刻數量都在不斷地增加。還有人專門建立了“郁悶吧”和“郁悶村”等“郁悶”網站,專門讓人在上面發泄自己的郁悶之情。“郁悶”的使用率和影響力之廣泛,由此可見一斑!
使用“郁悶”這個詞的頻率如此之高,對我們而言究竟有什么好處呢?除了所謂的宣泄情緒,筆者認為沒有任何好處可言。反倒是經常把“郁悶”掛在嘴邊,會使自己產生一種消極的暗示,讓心情越來越糟。
也許有時候你的心情并沒有糟糕透頂,情緒也不至于低落至極,但是“郁悶”久了,你已經習慣給自己一個不良暗示——我在“郁悶”。這樣持續下來的結果就是,即使遇到的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情,你的心情都會受到波動,會表現出消極的想法和行為,從而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一步步地把自己推向失敗的深淵。
★★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名叫陳倩。不但人長得漂亮,而且能力出眾。在大學畢業后去一家世界知名的公司應聘時,順利地通過了初試。復試是在公司的會客廳舉行,約定的時間將要到了的時候,參加復試者都在靜靜地等待,陳倩卻在會客廳外的沙發上大聲抱怨: “真是郁悶,怎么這么晚了還不來呢?”不幸的是,這句話恰好被招聘的總經理聽見了,不言而喻,她最終被淘汰了。
總經理這樣對她說:“其實,你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女孩子,也是最具競爭力的一名應聘者,但是,我在你的等待中看出你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缺乏耐心……”一席話,說得陳倩臉一陣紅一陣白,后悔不已。因為一個消極的暗示,一份絕好的工作就這樣溜走了。
★★
其實從陳倩的失敗就可以想象,如果一個人很喜歡說“郁悶”這個詞,聽者至少會有這樣兩點感想:一是這個人遭遇過很多挫折,遇到的失敗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心情總是不好;二是他還不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一點點挫折就變得那么郁悶。這樣的人,我們工作中敢重用他嗎?我們生活中敢跟他分享快樂嗎?
我們并不是小題大做。事實上,情緒不管是通過表情還是語言,是可以相互傳遞的。當一個團隊需要團結一心時,一個人的苦惱郁悶的表情就會讓所有人的信心瞬間瓦解;當一個人和別人交談的時候,話里總是摻雜著數不盡的“郁悶”,對方在勸解你的同時,也會感染“郁悶”的情緒,從而變得不開心。
沒有領導愿意要一個“漏氣”的隊員,也沒有人會喜歡一個隨時毀壞別人心情的朋友,當所有的人對你都心生一種怯意:這次會不會又讓自己心情不好?常把“郁悶”掛在嘴邊,所影響的就不只是自己的心情,還有我們的工作和交際吧。
(選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