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動物王國》,雄獅懶洋洋地等雌獅努力捕獵,雌獅追了九條街辛苦殺了羚羊,雄獅才施施然地坐下來大吃,雌獅還要等雄獅吃完之后才有得食。
這些雄獅有時會突然發了狂,把幼獅咬死。但不是因為饑餓,而是殺了幼獅后,雌獅才會專心跟雄獅交配,雄獅才可以確保自己的后代相傳下去。第二個原因是雄獅為了保持自己在族中的崇高地位,要及時將未長大的幼獅殺死,避免年輕力壯的獅子來挑戰自己。
北極的大白熊或是森林中的黑熊也是,雄熊往往要追殺雌熊所帶的小熊,才可以令雌熊就犯。
觀宮廷歷史,父王常以殺長子收場,原因是長子等得不耐煩要造反,父親乘長子羽翼未豐而先下手為強。
獸性和人性有相同之處,就是當雄性發覺自己的強勢地位被挑戰時,或是覺得年輕后來者有威脅性,便要起殺機。
有不少例子是父子水火不相容,原因是兒子急于挑戰父親的地位,要挑戰權威,不再聽命于父親,于是火爆場面日日發生,直到雙方不再見面,不再說話,當大家透明一樣。
同性相拒,異性相吸,爸爸跟女兒的關系不同跟兒子。很奇怪的化學作用。
父母跟兒女的關系,原來可以從觀察不同動物的行為而得到啟示,從而可以解釋一些行為,如殘忍、溫馨、愛慕以及忠貞。有些雄性交配后立即走,有些連性命也賠上,有些則與伴侶一世一生,長相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