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個多世紀以來,自從第一雙高跟鞋被當作騎馬工具而制作,無數的名流貴族為鞋跟那十幾厘米的高度而發狂。宮廷里的國王需要一個高約15厘米的威嚴與自信;瑪麗蓮·夢露需要一對超細跟勾勒她的性感曲線;瑪麗亞·凱莉則需要在失戀的時候從一屋子幾千雙鞋子里尋找安慰。高跟鞋像是一把尖銳、性感、致命的匕首,讓女人所向披靡。難怪有人說,關于一個女人的回憶錄,人們通常只在乎三件事情:她最美的樣子、曾經愛過的男人以及擁有的鞋子數量。
如此這般對高跟鞋的迷戀,人類前仆后繼已長達500多年!
如今,19雙即刻誕生的紅水晶鞋,會帶著電影《綠野仙蹤》的奇幻魅力,將女人對高跟鞋的迷戀推向高潮。
19雙水晶鞋致敬《綠野仙蹤》70年
Design by
Betsey Johnson
70年前,奇幻童話電影《綠野仙蹤》差點打敗風靡全球的《亂世佳人》奪取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70年后,該片的電影出品方華納兄弟公司為了紀念這部獲得空前成功的童話電影70周年,不惜大手筆請來當下全球最頂級的19位女鞋設計師,用施華洛世奇的水晶設計打造19雙璀璨的紅水晶鞋,以紀念電影中將女孩兒多蘿西帶出魔幻世界的寶石紅鞋子。可以預見,這將是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成就的另一個現實童話,而且還是以時尚的方式。
奢侈紅水晶;頂級設計師操刀制作;19種性感妖嬈。單單這些個重量級的元素已然受到萬人矚目,更不要提這些鞋子背后由童話傳統及電影故事所附加的文化價值——關于水晶鞋能帶來幸福的神奇魔力。
童話涵義讓全世界對這19雙鞋子的期待充滿了想象。它必須不光美麗妖嬈,它還需要如水晶一樣晶瑩純真。擺在那里,它得像一個童話!當然,設計師心里早就有了自己認為最棒的紅色水晶鞋的樣子。我們只需要鼻息凝神,等待19個童話的醞釀與誕生。屆時,每一個目睹它們的女孩子都會受寵若驚,無論她們是否能親自穿上它們。
高跟鞋設計會是這次設計主題在童話原型上的突破。70年前,《綠野仙蹤》里的多蘿西還是一個小女孩兒,穿的是平底鞋。就算70年后她已經是滿嘴假牙的老太太,相信也會對“高跟”設計舉雙手贊成。全世界沒有一個女人會拒絕高跟鞋!
來看看你是不是有機會目睹這個時刻。在2008年9月4日,也就是《綠野仙蹤》上映整整70周年之際,這19雙昂貴的水晶鞋將先于紐約發布,同時呈展于女鞋設計沙龍盛會,隨后巡展全美,并于紐約時裝周期間落幕。最終,這些精美的鞋子會被慈善拍賣!——你的確有機會穿上它,只要你足夠生猛,能從全世界其他虎視眈眈的女人手里搶下它。——善款會全部捐入伊麗莎白格拉澤兒童艾滋病基金會。
唯美,關于童話與時尚的牽手,帷幕即將拉開。
附:19位設計師名單——A. Testoni, Abaeté, Alberta Ferretti, Betsey Johnson, Botkier, Christian Louboutin, Diane von Furstenberg, Giuseppe Zanotti, Jimmy Choo, L.A.M.B. by Gwen Stefani, Lisa Pliner, Manolo Blahnik, Moschino, Oscar de la Renta, Roger Vivier, Sergio Rossi, Stuart Weitzman, Tibi and Tuleh.
Design by
Moschino
華麗致敬背后的動機
70年前的電影,在影迷心里是不朽的經典;不過對于發行方來說,它應該早就死了,當然我指的是在商業上。19雙來自時尚界頂級設計師制作的高跟鞋,在女人心里是絕對的夢想;同時這也是一場賺錢美夢。
1939年紅遍美國的《綠野仙蹤》明年將迎來上映70周年。發行方華納兄弟費盡心思,試圖讓它重回人們的視野,從Christian Louboutin 到Manolo Blahnik,19個足以讓女人尖叫的名字負責重新演繹影片中桃樂絲穿著的紅寶石魔法鞋。真是一個聰明的主意。這部半個多世紀前的童話歌舞片,想要再次受到成人世界的關注,賣點絕不是那只會說話的獅子或者鐵皮人。比起再造19套桃樂絲身穿的農家女連衣裙,鞋子會有更多人愿意埋單。因為沒有女人會拒絕高跟鞋的魅力,不是嗎?

19雙以紅色和水晶為主題的高跟鞋會在即將到來的紐約時裝周亮相,經過Saks Fifth Avenue等紐約高級百貨的櫥窗巡展后,最終進行慈善拍賣,善款將捐獻給伊麗莎白格拉澤兒童艾滋病基金會。雖然額度還沒有定數,至少基金會應該謝天謝地能得到時尚投降者的間接幫助。沒有人會相信,這場為期一年的電影紀念活動最終只是為了把掙到手的錢全部捐出去。如此慷慨的舉動甚至讓人感到莫名奇妙。
華納公司堅信這些高跟鞋將會非常容易被競拍掉,因為令女人瘋狂著迷的鞋履品牌幾乎集體參與了這次設計合作。英國Harrods百貨在進行季末折扣時,曾有顧客一口氣購買了23雙Christian Louboutin。正是由于高跟鞋對于女性的特殊影響力,華納決定將重點全部投向它。19雙鞋子不會輕而易舉地登上拍賣場,借助紐約時裝周進行媒體宣傳后,它們會被送往各大名店,這是給有實力拍得的人一個挑選“獵物”的機會。畢竟,有人愿意出高價買,才會有錢捐做慈善。
每雙鑲嵌施華洛世奇水晶的高跟鞋,都會以高出普通鞋款3-4倍的價格起拍。這次聲勢浩大的電影再宣傳,預計會為華納公司帶來上千萬美金的收益,它們用一部幾乎被人遺忘的影片,在時尚界的包裝下,以慈善的名義,將賺取名利雙收的成功。
阿拉伯作家紀伯倫曾說道:“他們是為得到認可而施與,而他們隱藏的欲望使他們的饋贈不成為美。” 這或許就是慈善和利益間的真面目,時尚界一向拒絕沒有利益的事情,至少目前為止還從來沒有發生過。
Design by
Jimmy Choo
拾趣高跟鞋
高跟鞋男女通殺的500年歷史
歷史上最早穿高跟鞋的竟然是男人?!
16世紀后期,人們發現高跟鞋在外出騎馬時能踩緊馬鐙,于是深受高級軍官們的喜愛。很快,高跟鞋成為整個男性貴族和上流社會的時尚玩意。
當時只有男性才有穿高跟鞋的權利,對于女性是禁區。
然而在接下來500多年的時間里,由于高跟鞋的流行時尚反復變化,讓男性舉足無措。而越來越注重舒適性,也讓男性徹底放棄了高跟鞋。
此后,高跟鞋成為了女人的專利。

穿高跟鞋的國王——路易十四
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史稱路易大帝,是一個身材矮小、雄心勃勃、愛跳芭蕾、霸氣十足的世紀君王,史稱“太陽王”。這位君主一點不吝嗇自己的形象,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肖像。于是,我們能看見一個身穿華服、涂脂抹粉、卷發披肩、站姿造作,像極了一位婦人的臃腫男人。有人戲稱他是雌雄同體的阿波羅。
這個異類的統治者被后世津津樂道的除了他的文治武功,還有他讓高跟鞋風靡一時的故事。
路易十四愛慕虛榮,因自己身材矮小,故很少用高個子的大臣。為了在臣民面前充分顯示自己的高貴,他吩咐鞋匠精心打造了一雙15厘米的紅色高跟鞋。于是,我們能想象這位太陽王穿著高跟鞋,踮著腳尖在王宮和御花園里傲慢貓步。
此后,貴族男女紛紛效仿。高跟鞋的熱潮很快傳遍了法國全國乃至歐洲大陸。今日的高跟鞋就是從那時候逐漸演變過來的。
高跟鞋扶助夢露的性感事業
20世紀50年代,是高跟鞋歷史上最重要的時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術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狀,直至50年代的鋼釘技術改革,才設計出當今女士又愛又恨的尖細鞋跟。

瑪麗蓮·夢露只有一米六多的個頭兒,卻創造出了全世界最性感的女性形象。有這般成績,她足下的高跟鞋功不可沒。
難怪她說:“雖然我不知道誰最先發明了高跟鞋,但所有女人都應該感謝他,高跟鞋給我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
瑪麗蓮·夢露因穿上由 Salvatore Ferragamo 設計的金屬細跟高跟鞋而一舉成名。
中國最早的高跟鞋——清朝花盆底鞋
中國的高跟鞋創新可以溯源到清朝,那時的婦女是腳蹬花盆底鞋(高跟鞋裝在鞋子的中部)款款而行,這種中式高跟鞋在當時是只能在宮庭里搭配旗裝的專用鞋,一般平民百姓還只能穿平底布鞋。
有詩云:
“遲遲春日弄輕柔,
知是凌波縹緲身;
腰肢輕擺,
蓮步挪移,
曲線曼妙。”
高跟鞋與旗袍的舊上海的風情
清末年間,西方的細腳高跟鞋傳入中國。雖然當時女性的穿著仍十分中式,但腳上已是高跟鞋。一時間,各色高跟鞋與旗袍的搭配相蔚成風。
到了20世紀30年代,3寸高的高跟鞋,加上好萊塢的燙卷發及西式洋裝,已然成為當時舊上海女性最摩登的造型。
Design by
L.A.M.B.
紛繁的足上情結
被偷走的鞋子
《欲望城市》女主角Carrie酷愛高跟鞋,她的經典名言是:“愛情會逝去,但鞋子永遠都在”。
有一集,Carrie去參加同學寶寶的聚會,要求光腳進門。她的名貴高跟鞋因此被人偷走。愁眉苦臉的Carrie想盡辦法讓寶寶賠償了一雙一模一樣的鞋子。這就是那雙著名的價值485美元的銀色Manolo Blahnik。
Madonna就曾說過:“Manolo Blahnik的鞋比性愛還棒,而且更持久。”
比鉆戒還棒的求婚物品
電影版的《欲望都市》里,以平均兩分鐘的速度更換81套華衣賺盡眼球。卻終歸不及最后那雙Manolo Blahnik高跟鞋來得意味深長。
這雙最重要的鞋同樣來自Manolo Blahnik出品的藍色綢緞鞋。影片里Mr.Big拿著它向Carrie求婚的鏡頭讓這雙鞋身價倍增。目前在紐約的Manolo Blahnik門店內開始出售的這雙鞋,定價為885美元。
六寸鞋跟——維多利亞的商標
貝嫂維多利亞走到哪里都是以6寸超高高跟鞋示人,高跟鞋儼然已經成為了她身體的一部分。即便是同美國道奇棒球隊明星投手——德里克·洛威同場競技,維多利亞也難以割舍高跟鞋,仍然穿著一雙高跟的運動鞋而非慢跑鞋出現在現場。
電影大師眼里的高跟鞋
高跟鞋在意大利語中稱作:“Stiletto”,意為一種刀刃很窄的匕首,高跟鞋的鞋跟也一度被稱為:“匕首跟”。
許是受到這種詮釋的啟發,電影界的欲望大師阿莫多瓦在執導的倫理片《高跟鞋》里,從開幕起便不遺余力地渲染高跟鞋所代表的女性符號:追求、自私、情欲及最燦爛的年華。
電影海報上的槍象征男性生殖器,高跟鞋跟槍的結合象征了男女之間的糾葛。這雙鞋于是成為了電影界最為津津樂道的高跟鞋。
瑪麗亞凱莉用鞋子打發陰郁心情
人人都知道瑪麗亞·凱莉有收藏鞋子的怪癖。在她位于紐約的豪華公寓里,容納了她收集的幾千雙昂貴鞋子,并請了高級設計師為寶貝鞋子設計了黃金包邊、高至天花板的白木鞋柜。
她說,在她情緒低落精神崩潰的日子里,總喜歡試穿新鞋子。這是她擺脫低落的良方。
對鞋子的癖好,卻緣于瑪麗亞·凱莉曾經的貧窮。當她還是藉藉無名的時候,她不得不走路去工作。她只有一雙鞋子,而且鞋底還有洞。紐約的冬天下著大雪,那時候她就發誓將擁有更多的鞋子。
總統夫人和她的3500雙鞋子
作為菲律賓的前總統夫人,伊梅爾達·馬科斯若沒有那令人目瞪口呆的3500多雙鞋子,相信早已被人們忘到了九霄云外。然而由于這樣數量巨大的名貴鞋子的存在,這位貴婦至今仍讓女人們津津樂道。
在本世紀初,菲律賓馬利奇那制鞋集團就曾在馬尼拉的一家博物館里展出這位總統夫人收藏的部分鞋子。這些鞋子,被媒體戲稱為“小伊梅爾達”。
大事記:1986年,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在一場人民權利革命中下臺,并逃亡國外。其夫人伊梅爾達由此被世人發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奢侈衣柜:5000條裙子,3500多雙名牌鞋,以及數以百公斤計的珠寶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