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法教學是將現實生活中與教材中有關理論的例子經過規范化、典型化處理后用于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方法,尤其對于技術應用類和抽象理論類課程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它既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又將具體的事例理論化,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案例法教學成為人們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對于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課程等應該設計特色鮮明、概括力強、意義比較典型的案例,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數據庫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設計了“抽象、規范、應用、提高”的案例法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案例法教學的抽象性工作
《數據庫應用》課程是以關系型數據庫VFP為知識基礎,講授基本語法規則、命令與函數、程序三種體系結構、數據庫的建立與操作、表的建立與操作,以及觸發器、存儲過程、視圖、查詢與SQL語句等內容。還涉及到表單、報表、菜單。它既包括了關系型數據庫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又具有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的技術方法,如使用了控件、容器、對象等編程思想。而我院學生的狀況是,百分之八十的專業是文經管類,生源來自于全國近20個省區,他們中學時期學習計算機的基礎差別很大,我院統一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這門課。對于種種情況,我們要抽象出一個準確的認識,才可以組織好教學工作。
當然,案例法教學的抽象性工作重點還在于,理清《數據庫應用》課程的框架,分類、歸納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術方法,分成若干個模塊,才有利于后面的案例設計工作。這門課程我們大致分為了程序設計、表單、項目開發等三個模塊,而這三個模塊還形成了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格局。
2 案例法教學的規范化工作
案例法教學已有不少的學校在運用,但經過調查后發現,其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我們加強了案例法教學的規范化工作,以便組織教學,也便于教學質量的考核。做法是在第一步抽象性工作的基礎上針對三個模塊,設計出典型的案例系統。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很多,沒有典型性就不能覆蓋課程的知識點,也不能反映出主要技術的使用方法。因此在規范化工作中,我們不是簡單地將一些例子搬到課堂上來講解,而是整合若干個例子,再根據教學要求設計成能夠反映該模塊知識特點和技術使用方法的案例。例如:我們設計第二個模塊“表單”案例時,了解到運用表單可以進行數據運算、可以處理控件、可以處理數據庫及表、可以處理查詢……有無數種應用,經過比較、分析,我們提煉出典型應用“股票信息系統”,模擬實現證券交易系統的買賣及查詢、顯示等功能。這個案例也是前一個模塊案例的延伸和提高,且包含了全部的目標知識點和技術方法。
3 案例法教學的應用工作
設計出好的案例才是實現目標的一個階段,而重要的也是最有意義的一項工作就是在教學工作中如何應用這些案例。根據學生情況的差異,可以有不同的教學組織模式。我們的做法是,在講解新的模塊前,先將該模塊的案例演示一遍,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通過實際系統的運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接下來詳細講解課程的內容,且可以聯系案例上的特點或技巧等加以講解,學生們的注意力都是很集中的,教學效果十分明顯。最后再演示案例、剖析案例,讓學生編程模擬實現案例的功能。在這個階段的三個步驟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學時間的分配,我們的時間比是1∶4∶5,第二個步驟只占了40%的教學時間,要求老師精講、針對要點難點講,第三個步驟占了一半的教學時間,目的是讓學生模擬練習,才能鞏固學習的成果。
4 案例法教學的提高工作
《數據庫應用》屬于技術類課程,學生學得如何,將在具體的應用中體現出來。我們設計的三個模塊的案例,反映了應用的三個層次:初級、中級和高級應用。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掌握了中級應用就可以滿足兩個要求了,一是通過國家或省級計算機二級水平考試,二是在今后工作中進行中小型信息管理項目的開發與應用工作。對于高級應用,我們主要安排在課程設計環節進行集中訓練,一方面全面復習整個課程的知識和技術方法,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建立軟件項目開發的思想和方法,實踐表明這項工作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學習效果很好。
案例法教學的提高工作還有,不斷完善現有案例以擴大它的知識覆蓋面、保持與新技術新方法的同步更新,不斷補充新案例以提高教學改革的新穎性和廣泛的適應性。案例法教學的提高工作也是不斷學習課程內容、不斷抽象課程知識體系的要求,要在大量收集實際例子的基礎上,整合它們的典型應用,覆蓋課程的全面要點,讓學生舉一反三模擬練習。只有立足新的起點,才能將案例法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陸驥.《數據庫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7(54).
[2]單啟成.新編Visual FoxPro教程[M].蘇州: 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
——————————
本文屬于南京人口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07B10)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