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陽可以說是21世紀中國的象征。他認為,今年春天在華爆發的抵制西方的運動是完全正當的,“這是全體中國人第一次勇敢面對世界……”這樣的看法在中國大陸很普遍。但像張朝陽這樣的人本該是不同的:他在國外待過,屬于中國人所說的“海歸”。
目前,中國海歸的數量每年數以萬計地增長,他們回國后帶來了巨大影響。長期以來,西方總以為這個群體會向中國輸入西方價值觀。他們應該是使中國更開放、更自由和更親西方的橋梁。但事實并非如此。
“最富有的中國人往往最反西方。”經常與海歸打交道的作家兼商務顧問麥格雷戈說。即便海歸們在星巴克品嘗卡布奇諾咖啡,或駕著新別克車兜風,他們卻最不愿祖國被西化。他們追求更為雄心勃勃的目標:讓中國成為偉大的國家。
海歸為什么會對西方表現出敵意,許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首先,他們受不了西方人的無知。“我們在國外時,經常有人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中國有沒有現代化的高樓或汽車,”曾在加拿大和美國生活十多年的丹尼·黃說,“有時我們不得不認為他們有偏見。”其次,對另一些人來說,對西方的憤怒可以緩解思鄉之苦。曾在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學習過的蘇先生說,反西方讓他們感覺與自己的國家連在一起。
當然,也有人認為,海歸們抵制西方的原因,不全是民族主義,它反映了城市里的中國年輕人非凡的自信。
美國《新聞周刊》
2008年8月9日 編譯:曹惺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