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美洲委內瑞拉境內的奧諾科河流域,向來以危險和神秘著稱。這里山地、草原和沼澤縱橫交錯,它既有迷人的美麗風景,同時也棲息著鱷魚、食鳥蛛、水蟒、美洲虎等成千上萬種危險的動植物。因無數外國探險者和專業攝影師在此喪生,當地土著人稱它為“魔鬼河”。2008年2月初,筆者應邀隨中委聯合科考隊闖入了這片神奇之地。
驚心動魄的“蟒虎斗”
在奧諾科河流域的野生動物王國中,美洲虎堪稱“陸上之王”。獸類一旦涉足它的領地,基本上是送肉上門,自尋死路。但它也有勁敵——那就是令人膽寒的水蟒。
水蟒一般有八九米長,最長的可達12米多,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1億多年,是河流與沼澤的唯一霸主。它們的嗅覺極其發達,能用裂開的舌頭“聞”東西,并非常準確地判斷獵物的位置。這種巨型蛇具有高超的捕獵技能,它們僅憑血肉之軀,借助巨大的絞力和強勁的纏勁,就可以制伏和捕食比自身粗大好多倍的獵物。水蟒的隱蔽性超乎一般,它們喜歡潛伏在水下,只把呼吸孔露出來,浮在水面的小腦袋比鱷魚更具有偽裝性,一旦時機成熟,鱷魚也能成為美餐,稱它為“水下終結者”一點也不過分。
在這次探險中,我們有幸目睹了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蟒虎斗”。那天上午,我們在岸上的叢林中考察一些稀有植物時,忽然發現兩只美洲虎在河邊游蕩。時間不長,一群在岸邊曬太陽的幼蟒吸引了它們的目光。剎那間,美洲虎就向獵物發起了攻擊。
有趣的是,就在美洲虎俯沖過來,伸出利爪實施抓捕行動時,小蟒瞬間鉆進水中。幾乎是同時,一條大雌蟒利箭般躍出水面,一口咬住率先攆到水邊的那只美洲虎的前腿,它那長達十余米的整個身子,隨之將美洲虎纏了起來。
美洲虎突然間被水蟒打得措手不及,來不及反擊就被水蟒纏得動彈不得,眼看就要窒息而亡。就在這時,另一只美洲虎撲了過來,它一口咬住水蟒的身子,兩只利爪也在水蟒身上亂抓。
水蟒疼得松開身子,受傷的美洲虎趁機逃脫。水蟒隨后揚起尾巴亂掃一通,濺起的泥水和血水混合在一起,把咬傷它的那只虎攪得暈頭轉向。
庫里斯坦博士說,其實,水蟒和美洲虎既相互依存又互為天敵,美洲虎在獵食過程中,幫助了水蟒家族“優勝劣汰”,在某一個河段,假設那些幼蟒都能成活的話,那么年復一年之后會是什么景象?水蟒必將患難成災、自相殘殺啊!你看,自然界有多么神奇!
令人恐怖的“蛛美人”
奧諾科河橫穿委內瑞拉中部地區,同亞馬孫一樣是南美洲著名的河流。14名科考隊員分乘6輛“獵豹”敞篷越野車,首先來到一個叫“烏恰拉”的地方。這里世世代代是印第安人的領地,在這片充滿原始氣息的地方,我們領略到了“動物天堂”的無限風光:一望無際的肥美草原,養育了野牛、斑馬和大大小小各種羚羊等食草動物;鬣狗等著分享獵豹剩下的食物,禿鷲在孤樹上虎視眈眈地等候;連螞蟻也參加進了食物鏈,吃點誰都不愿吃的碎屑。
為了防澇,螞蟻在草原上筑起一個個蟻堆,遍布在綠色的原野。有的蟻堆成了獵豹的據點,它們躺在上面,居高臨下,可以更清楚地看見領地里的一切動靜。
草原上樹少得可憐,一大片地方只會有孤零零的一棵,像消息樹,老天爺這樣設計,大概是為了讓動物們彼此看得更清楚。
第三天我們走出草原,進入人跡罕至的熱帶叢林中,發現這里鳥類很多。更令人驚奇的,是一種如雞蛋般大小的蜘蛛,據說這種叫“食鳥蛛”的家伙毒性極大,咬到人身上奇癢難忍,重者會導致昏迷甚至死亡。如果遭到它們的群體圍攻,一般人很難逃生,所以就連當地土著人都對之“談蛛色變”。
那天下午,一位考察隊員突然驚喜地叫眾人過去,原來他在一棵大樹旁抽煙時,發現了兩只正在交配的食鳥蛛。人們一般是很難見到交配中的蜘蛛的,我們當然不會放過觀察這種難得一睹的生物現象,趕忙取來攝像機拍攝。
此刻,只見一大一小兩只食鳥蛛。雄性將精液一點點地注入雌性的體內,雌食鳥蛛也將消化液注入雄食鳥蛛的身體,然后貪婪地蠶食雄食鳥蛛的腹部,觸須松開以后,雄食鳥蛛試圖掙脫雌食鳥蛛的螯牙,卻無濟于事。雌食鳥蛛用蛛絲纏住雄食鳥蛛,一點點地將它吃掉。場面顯得非常殘忍。這不由讓人聯想到鬼怪故事中的美女吸血鬼。
經一位委籍科學家解釋才知道,原來,這是雄食鳥蛛為了遺傳自己的基因而采取的一種極端行為。雄食鳥蛛被雌食鳥蛛吃掉后,不僅它自己的精子成為了雌性食鳥蛛的一部分,它的某些肢體碎片會插入雌食鳥蛛生殖道內,這樣可以防止雌食鳥蛛再與其它的雄食鳥蛛交配。其它雄食鳥蛛要想與這只雌食鳥蛛交配,就必須先拽出雌食鳥蛛生殖道內原先那只雄性的肢體,但其成功率非常低。這是生物界中一種奇特的遺傳和進化現象。
我們的觀察似乎驚動了食鳥蛛的這場死亡性愛,吞噬完雄食鳥蛛后,那位“蛛美女”用眼睛狠狠地瞪了瞪眾人,然后爬上枝頭,轉瞬消失在茂密的樹葉中。
水中遇險
進入奧諾科河中游地區后,科考隊開始登上一艘小型動力船,沿河進行考察。2月在國內還是冰天雪地,但在這熱帶叢林地區,卻早已有了初夏般的溫暖,中午河水的溫度有17攝氏度左右,很合適游泳。但根據科考隊的水下檢測系統反饋,小船離岸僅1個多小時,就發現了小群體的水虎魚。它們同亞馬孫河的食人魚一樣,都長著鋒利的牙齒且兇猛異常。在水中一旦遭到這些殺手的襲擊,后果不堪設想。所以,臨出發前后勤保障人員就在船上預備好了肉和牛血,一旦出現情況,這些牛血和肉類能迅速轉移水虎魚的攻擊目標。
小船沿河行駛兩天,在這個最危險的地段,除偶爾看到一些鱷魚和森蚺外,其間科考隊并未遭遇任何險情,這不由讓人大大松了一口氣。這天,隨隊的中國隊員王恒與委內瑞拉小伙查斯丁一起下到水中,尋找幾種深水生物以作研究。
查斯丁是位潛水好手,主要負責王恒的安全工作。潛入水底不久,他忽然看到一大群水虎魚發瘋似的向自己沖來。查斯丁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絕望地閉上了眼睛……可是,這群水虎魚卻從他身邊擦過,有幾條,甚至觸到了小伙子的臉頰。查斯丁睜開眼睛,才發現和自己一起下水的王恒身旁有淡淡的血跡。原來他的身后,跟著一種更危險的物種——吸血魚。它有著長長的吻管,攻擊的時候直接吸食血液,而血腥又極容易引起水虎魚的攻擊。
查斯丁迅速浮出水面,大喊著要船上的人大量倒入牛血和牛肉。一陣慌亂后,王恒總算在眾人幫助下爬上了船。但這位洋“保鏢”卻意外遇到了大麻煩。
當時,查斯丁剛游出十幾米,忽然感到腳被什么東西纏住了。那是一種生長在河水里的古怪植物,它似有許多觸手,小伙子用隨身攜帶的短刀割斷了那些觸手。從割斷處竟慢慢地滲出了一種類似于血液的紫色液體。那些水虎魚有小部分開始高速地向這里游動過來。查斯丁發瘋般地向著船的方向游過來。好在死神與他擦肩而過,這位小伙總算撿了條命。
看到查斯丁腿上殘留著的植物,委內瑞拉生物學家阿斯坦博士激動地告訴他:“你簡直太幸運了,這些觸手屬于一種稀有的水生食肉植物,會分泌一些毒素腐蝕獵物。整整8年都沒有人采集到它的標本!”這位洋小伙卻調侃說:“因為我平時酷愛潛水,也許在水里呆得時間太長,這些可怕的生物把我當成了它們的同類。所以才不群體攻擊。”他的幽默馬上引起一陣大笑。
(選自《北京晚報》200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