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既是建設新農村的迫切需要,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河南省孟州市依托農村文化中心,進一步深化“文化富農”行動,通過建陣地、抓培訓、搞活動,大力培育新型農民,取得了明顯成效。
搭建平臺
孟州市農村文化中心建設起步較早,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完善,全市273個行政村全部建成了以“四室一場一校一臺”和遠程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文化中心,滿足了群眾經常、就近、有選擇地參加文化活動的需求。同時依托文化中心這個主陣地,重點建好六個陣地,解決農民沒處學的難題。
1.農民學校。孟州市在每個農村文化中心都建起了“農民學校”,使之成為基層黨員教育和農民教育的“主陣地”。
2.遠程教育。遠程教育是農民獲取信息、開闊視野的平臺。孟州市村村開通遠程教育,向農民傳播知識、技術,并用來指導實踐,取得了良好效益。
3.科技網絡。科技網絡是農民群眾增長致富技能的主渠道。該市在每個農村文化中心建立“網絡室”,配備網絡管理員,每天定時向村民開放,定期發布信息,使之成為農民查詢信息、學習技術、網上交易的“新窗口”。
4.無線廣播。無線廣播是農村干部群眾了解形勢、掌握政策的有效載體。孟州市通過典型帶動、逐步推廣的措施,在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文化中心安裝了無線廣播接收系統,并逐步普及到全市各村。
5.科普閱報欄。通過科普閱報欄使群眾了解各種信息、掌握實用技術和開展健康教育。
6.流動陣地。流動陣地是保證培育新農民工作經常化的重要場所,利用農閑、農村集會、春節等農民相對集中時間,組織農業、文化、科技、衛生、計生等流動服務車,到各村進行政策宣傳、文化演出、義診等。
健全機制
孟州市為了解決培育新農民的師資問題,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一是抽調農業、勞動、畜牧、科技、文化、衛生、計生等涉農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200余人組成專家宣講團分成11個組,分片包干,定期在各村文化中心巡回講課。每月專家至少2次進村,2008年以來,受訓群眾達10余萬人次;二是建立“人才師資庫”,將孟州市分散在農廣校、農技推廣站、科研單位、職業學校、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的科技專業人員以及各村“田秀才”集中登記注冊,建立一定規模,門類相對齊全的科技人才及專家信息庫;三是依托各村產業特色,以各種優惠政策把國外專家請過來,幫助解決養殖、種植戶在推廣應用新技術中遇到的難題。
2008年以來,孟州市先后邀請德國、法國、瑞典、荷蘭等國8名農業專家深入化工鎮橫山村、城伯鎮吳寨村、米奇食品公司等30多個高效農業和特色養殖示范村及畜產品加工企業,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技術指導與交流活動,舉辦11場專題講座,培訓蔬菜種植戶、畜禽養殖戶和農業技術人員2300多人。
目前,該市水果新品種的開發、小麥優質與高產、畜禽養殖與疫病防治、乳制品加工等領域長期存在的100多條技術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洋專家”成了孟州農民坐在家門口“等來”的致富好幫手。
豐富載體
孟州市為了滿足群眾經常、就近、有選擇地參加學習活動的需要,提高農民積極性,創新了教育形式,依托文化中心搞好“八個延伸”、實施“十大培訓”、開展“五類競賽”、組織“五項活動”。
“八個延伸”包括:一、向田間地頭延伸。為農民們建起了一個個流動農業技術學習站;二、向村民小組延伸。一村一個文化中心、村鎮建立村組文化中心。三道溝村文化中心向四個村民小組延伸,形成了“一村五中心”的格局;三、向家庭延伸。該市通過“文化先進戶”、“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倡導尊老愛幼、道德誠信、婚育新風;四、向農民個體延伸,各村文化中心定向為農村培養種植能手、養殖能手,培養勞務輸出聯系員、婚育衛生宣傳員、政策法制宣傳員、文娛委員等;五、向街道延伸。宣傳科教知識,宣揚社會新風;六、向民營企業延伸,使農民工受到適時的教育培養;七、向學校延伸,讓未成年的農民子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八、向社區延伸,讓那些在城里居住的農民的教育工作,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十大培訓”、“五類競賽”、“五項評選”,向農民輸送科學文化知識。
突出特色
形式新穎的教育培訓、內涵豐富的特色活動,讓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精神生活和致富能力等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變化中,群眾又深深感受到“學得值”。
1.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在農村文化中心,老年人可以吹拉彈唱、打牌、聽戲;在”科技網絡村村通”的網絡教室里,年青人輕點鼠標便可進入網絡空間直面海闊天空;農民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享受到無線廣播播敖的戲劇、音樂。
2.增強了農民群眾的致富本領。在西部陵區,利用閑置窯洞,發展“窯洞經濟”;在平原地區,大力發展高效農作物和特色種植;在沿黃灘區,圍繞妥善安置小浪底3萬移民,實現其資源依靠型轉軌問題。
3.轉變了思想觀念。“窮家難舍”再也不是孟州農民的選擇,他們紛紛走出家門、省門甚至國門賺取財富,而且逐步由體力打工向智力打工、由為人打工向自己創業上轉變。
4.提高了文明意識。各村文化中心都成立了老年協會、道德評議會和紅白理事會,開展好媳婦、好公婆評選活動,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使尊老愛幼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每個村都建立了“四有一落實”衛生長效機制,垃圾定點堆放,由保潔員定時清理。
5.有效地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和諧。孟州市的“文化富農”行動探索出了三位一體的工作新思路,化解了農民長期積累的矛盾,農村社會秩序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