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市東北隅,總面積2542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人口97萬。境內五條自然分界線縱橫交織,被稱為“五界之縣”。
方城縣歷史悠久,戰國時期成為“天下九寨之一”和交通樞紐。自然資源方面,它蓄東西之利,兼南北之長,1987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縣。
“村村通”,改善生活的民心工程
在方城,老百姓會說這樣一句話,“修了村村通,生意興隆隆”。這句話不僅是百姓的心聲,更是大多數人的贊美之言。
路通,則心通。方城縣道路管理所黨委書記張瑞田感慨地說:“以前沒有修路的時候啊,都無法形容,百姓連個摩托車都騎不成,別提什么公交車了,到了晚上,有病的甚至來不及趕到醫院,特別是比較偏遠的鄉鎮。四里店鄉就是一個例子,農民的花生價格再低,都無人過問,因為比較偏遠,運費太高……”但今天站在方城筆直的道路上,記者感覺卻是身心舒暢。方城縣交通局李明健副局長意味深長地說:“村村通不僅改善了當地的居民生活,更富裕了當地百姓,當地百姓的居住環境也大大改善!”
方城縣面積2542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屬農業大縣。在交通局資料上顯示,方城現有許平南高速公路跨境內51KM經過,有省道5條(含在建)228.478KM,屬于農村公路的縣道6條163.254KM,鄉道13條187.857KM,村道1703.8KM,專用公路3條29.756KM,公路密度為百平方公里93KM。2007年10月,該縣563個行政村實現了通水泥(油)路,現有村道2461.02KM,全部順利通過驗收。不難看出,現在方城的道路交通可謂是“四通八達”,深入人家。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時許,記者同方城縣交通局工作人員一行來到位于方城東南的四里店鄉。
四里店鄉位于伏牛山東麓,南陽盆地北邊緣,橫跨江淮兩大流域,北依魯山,西臨南召,東接葉縣,轄38個行政村、380個村民組,有5.1萬口人。
來到四里店鄉余莊村原支書柳隨黨的家里,提起“村村通”,他一臉欣喜,“我們這邊的路是2006年修的,原來路況十分差勁,連拖拉機都無法開進來,只有靠人力車、牛車,原來去縣城還得翻越一個山頭才能到達。現在修好了‘村村通’,我們心里得勁啊”!
養路 民心工程的重中之重
提起養路,60多歲家住廣陽的陳學堂算是一個資格最老的養護工了。在廣陽鎮的北官莊村,陳學堂負責的是該村將近2.5KM的“村村通”公路。
“路,不僅要修好,地基打好,最重要的是得用心去養,把養護放在第一位,才能使民心工程更加長久地為人民服務。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打掃,保持路的整潔,環境也很重要嘛!”
“每天都這樣,長久不煩嗎?”記者問道。“煩啥,政府為老百姓修路,為老百姓服務,老百姓幫個忙把路養好算個啥。路暢通了,心也就舒暢了,原來這路只能騎自行車,現在兒子給我買了輛電動車,上個縣城比以前快多了!我每周都去看看老朋友。”樸實的話讓我們感覺到老百姓對政府的感激,也感覺到“村村通”這個民心工程是真正深入到了普通百姓家。
在采訪即將結束時,方城縣交通局劉西清副局長告訴記者,“等你們下次來的時候,我們這里基本上能做到每村都通公交車,讓真正意義上的通行方便帶給老百姓,讓方城的交通走上更新的臺階!”
方城平整寬闊、四通八達的道路,百姓臉上由衷的笑容,讓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村村通”為百姓生活帶來的根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