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臥龍鄉位于永城市西南部,地處豫皖兩省交界,該鄉遠離城鎮,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帶。新中國成立前,這里曾被稱為“匪亂”之地,由于交通落后,信息閉塞,群眾的文明素質相對落后,曾一度出現幫派林立的現象。
臥龍鄉黨委書記陳曉給臥龍鄉帶來了活力,他的到來,使這里窮困落后、秩序混亂的狀況發生了質的變化。
面對臥龍鄉的狀況,陳曉首先從鄉風建設著手,他深深地認識到,鄉風文明是鄉村良性發展的先決條件。根據臥龍鄉的實際情況,他把全鄉鄉風文明建設的主題確定為“秩序、文明、進步”。對于觀念落后的臥龍鄉來說,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艱難的工程,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他經常告誡大家:要想改變臥龍鄉的現狀,一定要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要從群眾生活中的小事著手,絕對不能搞浮夸和“面子”工程。他建議最好每年堅持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以活動促進鄉風的逐漸好轉。針對家族觀念、宗族觀念嚴重的問題,全鄉開展了“少生快富文明戶”、“鄰里團結家庭”的評選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使農村的大戶壓小戶和計劃生育雙女結扎戶受歧視的風氣得到了有效遏制。為了在全鄉營造濃厚的鄉風文明建設氛圍,陳曉利用一切機會進行宣傳,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這些舉措,有力地推動了臥龍鄉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2005年,臥龍鄉以農綜辦工作隊進駐余莊為契機,以余莊村為試點,開展了以“孝敬老人,家庭和睦”為主題的群眾性創建活動,并使這一活動迅速在全鄉展開。為了使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全鄉采取由群眾自己評選的方式選出好媳婦、好公婆150名,并在這些好媳婦、好公婆中又評選出事跡特別突出的給予了價值5000元的噴灌設施獎勵。臥龍鄉的這一活動受到了市領導的關注,2007年,市領導李玉堂副書記、邢路生市長和市駐村工作鄉長谷月華一行專程請來嗩吶班,敲鑼打鼓地把好媳婦的匾牌送到好媳婦的娘家。
在陳曉的帶領下,臥龍鄉相繼開展了“母親節”獻真情(如號召子女買上幾斤肉孝敬老人)和“三項評選活動”(即評科技致富、環境衛生、孝敬老人家庭)。陳曉說:“明年,臥龍鄉鄉風文明建設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到科技致富、環境衛生、孝敬老人、書香門第、家庭團結、鄰里和睦、熱心公益、扶貧救孤八個方面。除評選出單項獎外,還要針對各個方面,開展綜合性的“八星和諧文明戶”評選活動。
現在的臥龍鄉已是風清氣正,涌現出了大量的感人事跡,這些事跡感召著全鄉向文明和諧的道路上邁進。截至目前,全鄉已表彰的文明戶達1000多戶,如臥龍鄉好媳婦的好代表張萍、賈秀蘭和曹秀蘭,默默為鄉村公共衛生服務的胡茂靈,養雞專業戶周開省,書香門第之稱的潘友金,和諧建設功臣王啟林……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為臥龍鄉鄉風建設作貢獻,他們的感人事跡在鄉村中廣為流傳,在他們的帶領下,臥龍鄉文明之風將日漸盛行。
鄉風文明建設的開展,不僅實現了民風的好轉,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以“文明戶”聞名的余莊村在全市開展的新農村建設試點中被確立為首批試點村,以“科技致富”著稱的伊莊村涌現出了一批養豬能手。這樣的村顯然是鄉風文明建設的豐收者,他們憑借自己所創建的和煦鄉風,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已開始了跨越和飛翔。
有一句古話說得好,“不信東風喚不回”。臥龍鄉文明鄉創建工作在鄉黨委書記陳曉的引領下,在質樸的臥龍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富裕、和諧、文明、發展”的臥龍正以燦爛輝煌的身姿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