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以集團客戶為主的各種關聯性公司在我國發展迅速,由于其具有規模龐大、發展穩健以及抵御風險能力強的特點,紛紛成為了國內各家銀行重點拓展的客戶群體。但同時集團企業復雜的組織結構以及隱蔽的內部交易所隱藏的風險日益突顯,而國內銀行與之相配套的風險評估、信貸管理仍處于發展階段,仍缺乏一整套有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和信用評級技術方法。本文通過對歐洲大銀行集團客戶風險管理模式的探討,并結合我國集團客戶的風險特征,提出了相應信用評級方法和操作流程的建議。
集團客戶信貸風險的特征表現
企業集團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非產權關系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其自身不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與一般客戶相比,集團客戶更具有風險復雜性的特征。
集團客戶界定不清晰,信貸風險增大
由于集團客戶關聯方式繁多,雖然銀監會對集團客戶比以往有了較為明確的界定,但由于信息嚴重不對稱,口徑難以統一,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同的銀行往往會有不同的認定結果。大多銀行缺乏一套具體的、可量化的和可操作的辦法來識別集團客戶,如果集團客戶不主動提供信息,銀行很難掌握其全部關聯企業,極易造成銀行對集團客戶多頭授信或未納入集團客戶的統一授信管理。
多元化經營,系統性風險較高
企業利用集團規模優勢取得大量銀行貸款,并利用控股地位調動集團成員企業的資金,形成一條較長的資金鏈。然而這條以資本為紐帶的資金鏈風險點較多,一旦某個成員企業經營不善、銀行信用缺失,或其他確定不確定事件發生,都可能引發成員企業多米諾骨牌式的崩潰,引發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多頭貸款、多頭授信使得監管難度增大
多頭授信加劇了企業集團的信用膨脹,銀行資金監督、信貸統籌難度加大,不利于全面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以及真實的盈利情況。同時,一些集團客戶經營規模大、結構復雜,銀行很難在短時間內把握其經營狀況。一方面,集團客戶普遍存在的跨行業經營現象,客觀上加大了銀行信貸資產遭受行業風險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大部分集團從事跨區域甚至跨國經營,內外融資通盤運籌,使得銀行貸款的承貸主體與實際用貸主體相分離,進一步增加了銀行貸后監管的難度。
內部關聯交易及集團成員企業連環擔保普遍存在
由于集團客戶內部進行關聯交易,一方面便于整個集團公司的統一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規避政策障礙和粉飾財務,有時甚至成為企業調整利潤的常用手段。且其具有較強的隱蔽性,銀行很難及時發現風險隱患和采取措施,增加了貸款項目監控的困難和貸款回收風險。另外,集團成員企業通常采用相互擔保形式申請銀行貸款,使得貸款風險通過擔保鏈條在集團企業內部不斷地傳遞,集團企業的風險相關性使得銀行貸款實際處于擔保不足或無擔保狀態。
集團客戶風險高度集中
隨著金融風險的日益加大,金融機構的貸款投向逐漸地向“效益好、信譽高”的優質客戶轉移,而集團客戶中的這種“黃金”客戶,自然就成了各行爭奪和發展的焦點。由于銀行的客戶群體重疊趨同,對同一行業或同一客戶的貸款比重較大,而一些集團企業效益并非源于其有效的經營管理,而主要是得益于良好的市場價格和國家政策讓利,一旦這些貸款大戶和行業經營狀況發生逆轉,則可能造成對整個金融體系的沖擊。
集團客戶的信用評級

由于集團客戶的風險相關性,使得集團客戶的信用評級較復雜,國際上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公認的評級方法和模式。國際大銀行的集團客戶評級通常采用標準化的統計模型,在定性判斷環節充分考慮集團客戶特點的非標準化因素,并對模型的初始評級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調整。現在假設針對集團客戶的單個客戶的評級方法已經確定,并能夠計算違約概率,討論如何在單個客戶評級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集團客戶的評級。
評級方式
集團客戶整體評級
集團客戶評級不僅要確定納入集團客戶授信管理的成員單位范圍,還要確定納入集團客戶評級管理的成員單位范圍,識別相互之間的關聯程度。核心層企業,也稱集團公司、集團母公司或集團總公司,是企業集團的核心部分。緊密層企業也稱控股企業,是核心層企業直接控制的企業,核心層企業與緊密層企業是母子關系。半緊密層企業也稱持股企業,是指核心層企業(集團公司)參股未達到控股或緊密層企業下屬的全資、控股企業,這一層面由若干關聯公司組成。松散層企業是為企業集團提供協作服務的企業,與核心層企業沒有產權關系但有業務經營、交叉擔保等契約關系。根據考察歐洲銀行的先進經驗,區分納入授信管理和納入評級管理范圍,集團客戶的信用評級可分為以下步驟,如圖1所示:
根據關聯程度等因素確定是否需要將集團中未納入授信管理范圍的成員單位與納入授信管理范圍的成員單位一起進行集團客戶的評級(以下稱納入評級范圍),納入集團客戶授信管理范圍的成員單位必須納入集團客戶的評級范圍。對納入集團客戶評級范圍的成員單位按照一般公司類客戶信用評級辦法分別進行初始評級,計算各成員單位的初始違約概率。然后,考慮規模、等級、關聯程度等因素計算加權違約概率。同時,對確定好的納入評級范圍的成員單位,編制納入評級范圍單位的合并報表,并視作一個公司按照一般公司類客戶的評級方法對企業集團進行綜合評級,計算企業集團的綜合違約概率。最后取加權違約概率和企業集團綜合違約概率中的較大值為整個企業集團的初始違約概率。
若納入集團客戶評級范圍的成員單位也是集團客戶(以下稱子集團),則先按照上述辦法計算出子集團的初始違約概率,再將其作為整個集團的一個成員單位參與整個集團的評級。若確實無法取得應評級成員單位的評級信息和資料,則可以不納入評級范圍。但集團客戶核心層和緊密層企業必須納入評級范圍,且能夠評級的成員單位數量要達到納入集團客戶評級范圍成員單位數量的80%。
客戶經理對集團客戶進行定性分析,并以此修正初始計算結果,得到調整后的集團違約概率,并根據映射方式確定其信用等級。集團客戶的整體評級由管轄行組織,由牽頭行負責對集團公司進行評級,由各成員行對集團成員單位分別進行評級,然后由牽頭行匯總作綜合評級。最后,由專門的風險決策委員會審定或推翻上述集團客戶的信用等級。集團客戶評級一經正式確認,即可用于授信審批、限額分配、貸款定價和經濟資本配置等管理環節。
集團成員單位的信用評級
以集團客戶所屬成員為評級對象時,因均為獨立的經濟法人,按照一般公司類客戶信用評級辦法對集團所屬評級企業分別進行初始評級,再根據評級企業與集團公司的關聯程度將其置于企業集團整體資信和償債能力之中,參考集團整體評級作適當修正,得到評級企業的最終信用等級。對此,歐洲有些實施新資本協議的國際化銀行還基于業務經驗和信貸政策作出了較為具體的規定。例如,核心層企業的信用評級最多不超過集團整體評級1個等級,緊密層成員不超過1~2個等級,半緊密層和松散層成員不超過2~3個等級等。同時還規定,由牽頭行負責對集團公司的整體評級,由各成員行根據牽頭行的評級結果再對集團成員單位分別進行評級。
集團客戶評級中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企業集團組織結構和內部交易的復雜性,為了對其償債能力做出正確評價,我們應根據企業集團客戶的不同類別,考慮采取不同的客戶評級標準或方法,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建立識別集團關聯企業和關聯交易的有效方法。首先,建立關聯企業結構網絡圖,摸清集團客戶的管理體制、組織結構、治理結構,理順集團成員之間的法律關系;其次,對關聯企業資本結構進行調查核實,了解客戶及重大關聯方的注冊資金、組成部分、股權分布、資金來源及各自占比的變更情況等;第三,深化財務指標的研究分析。財務分析中應重點了解關聯企業對企業實際盈利能力的影響程度,準確判斷關聯交易的合理性。根據以上情況將對集團企業的評價范圍擴展到非控股子公司的關聯企業。
集團公司評級結果不應適用于子公司。客戶信用評級是對單個法人償債能力的評價。集團內部子公司間的財務實力、經營情況、償債能力各不同,因此,集團的評級結果并不能適用于下屬子公司。如果子公司的貸款有集團公司擔保,由于在連帶責任擔保情況下,集團公司和子公司在償債順序上是并列的,這時應考慮集團公司的償債能力,集團評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適用于子公司的債務評級,但仍不適用于子公司的客戶評級。
加強調查分析。銀行提高集團客戶信用評級質量的關鍵是加強對客戶市場形勢、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情況的調查分析,準確把握集團客戶的市場競爭力、市場占有率,產品研發能力;從品格、能力、資本、擔保、環境、事業持續性等多角度對基本面進行深入考察。還要對客戶所在行業的前景、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潛在進入者的威脅、客戶所在產業鏈條中的位置、企業管理層的素質和經驗、產品市場的地域范圍和產品生命周期等因素進行分析,以求對其長期償債能力做出評價。
集團客戶的風險管理
完善集團客戶的授信額度管理
建立統一授信風險控制體系,對集團企業最高風險限額進行監控,使其在可控范圍內運行。同時,還要考慮風險集中度的控制要求,當集團客戶貸款需求量比較大時,可采取銀團貸款、聯合貸款和貸款轉讓等措施分散風險,并根據銀行的負債結構來確定對單一品種、單一地區、單一產業貸款的比重和貸款期限,以降低信貸風險集中度。
確定集團客戶的信貸準入與退出標準
商業銀行應從行業、區域、客戶等角度出發,建立一套切合實際的集團客戶信貸準入、控制和退出標準。根據集團客戶的信用評級,確定優質客戶目標,并予以重點支持;對于信用評級較低、關聯企業交易不規范、企業內部結構不清晰的集團,應將其作為重點關注和風險監控的對象,建立并啟動信貸退出機制。
實施差別化集團授信管理
在統一授信管理的基礎上,根據個體差異調整集團客戶授信管理和風險防范的側重點。對于緊密型集團企業,可在整體授信基礎上,將集團對成員企業的授權與銀行授信相結合,防范企業的信用風險;對于松散型集團企業,銀行應理清企業間關聯關系,確定對經濟效益、管理水平較好的核心企業進行重點授信;對于民營經濟為特征的集團企業,應認真核查其關聯企業的數量及經營狀況,對集團企業核心領導的個人信用也要認真評價和監控。
加強集團內部的連環擔保控制
銀行對集團客戶貸款應重點防范集團客戶的擔保風險,嚴格控制關聯企業之間的連環擔保。對集團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提供抵押擔保的,要審查抵押物的權屬,抵押人必須是對抵押物依法享有所有權或處分權的企業,確保擔保的法律效力。對集團公司為其子公司或參股公司提供擔保的,要審查集團公司實際擔保能力,防止夸大資金實力和經營規模的情況發生。
加快內部評級系統建設,構建風險預警體系
集團客戶風險管理涉及體制、方法、標準、手段的全面更新,應以內部評級系統為依托,搭建集團企業客戶經理網絡和風險預警體系,掌握集團的整體經營和財務信息,及時反饋企業經營的異常變化,形成從信息收集、信息服務和信息管理到風險預警的全程信息管理機制。
新資本協議指出,資本作為銀行抵御風險的最終保證,應得到合理配置,其配置原則是將資本數額與其風險水平直接掛鉤。考察歐洲先進銀行的做法,通常以風險調整后的資本回報率指標做為風險控制的工具,將風險控制工作與銀行各項業務工作相融合。建設全面、有效、科學的風險管理與內控體系的關鍵環節。
(作者單位:上海浦發銀行風險政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