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這里因以小商品集散市場而聞名天下,這里也有著中國最為活躍的中小企業群體。隨著人民幣升值、緊縮性貨幣政策、成本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以及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減緩等多種不利因素的疊加,使中小企業的經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同時再度陷入融資難的困境。根植于義烏這片土地,浙江稠州商業銀行致力于向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優質的各項金融服務。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狀況成為這家以
“支持中小、服務個私”為市場定位的商業銀行不得不思考的問題。2007年7月浙江稠州商業銀行主辦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國際研討會正是在此背景下召開。
當前中小企業融資的幾大困惑
從緊貨幣政策下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趨嚴與中小企業流動性不足之間的矛盾。受宏觀經濟和通脹壓力的影響,國家通過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以對沖因外匯占款被動吐出的基礎貨幣,來不斷收縮銀行體系過多的流動性,從而使得從緊貨幣政策與結構性資金供給不均衡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惡化。當前存款準備金已達到了歷史最高點,向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機構的流動性趨緊,使得貸款條件更加苛刻,無形中提高了中小企業貸款門檻,收縮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將成為商業銀行的自然反應。據調查,浙江、廣東等發達地區部分中小企業由于外需減弱、成本上升、資金鏈斷裂等原因而不得不破產。發達地區如此,中西部的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則更為堪憂。
商業銀行“金融逐序”的商業原則與中小企業盈利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基本屬性。但由于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低,風險較大,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和商業原則往往會遠離于中小企業,趨向于大企業,造成貸款期限長,貸款集中度高。以上海地區為例:截至2008年6月底貸款余額2.3萬億元,登記企業40萬戶,平均貸款戶10萬,平均單筆5000萬元以上,前1000家大企業所占貸款比例為54%,前3000家大企業占比72%。
商業銀行“安全性”的商業原則與中小企業抵押擔保能力缺失之間的矛盾。由于中小企業資本實力較弱、抵押擔保品缺乏,往往不能較好地滿足商業銀行的抵押足值要求,這使得貸款手續顯得較為麻煩,這直接制約其貸款的可得性、額度和期限。
資本市場不發達與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多樣化的需求之間的矛盾。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不發達,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還沒有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創業板市場還沒有推出,直接融資渠道不暢。同時我國的融資融券業務也不發達,企業債、公司債也很落后且受制于不同的管理部門,政府支配了太多的公共資源。另外,從2007年10月開始,股市從6000點下跌到現在的3000點左右,下跌近50%。小企業是市場中的弱者,很多是依賴于大企業生存發展。資本市場的不景氣影響了大企業的財務狀況,對中小企業產生資金拖欠,波及到中小企業資金鏈的正常運行。
嚴格金融管制與中小企業融資需要創新之間的矛盾。雖然相關職能部門出臺了一部分有關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包括《商業銀行小企業授信工作盡職指引》、《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建立小企業貸款違約信息通報機制的指導意見》等,但由于中小企業本身許多無法克服的問題客觀上仍然需要創新,且由于受法律法規和監管部門的約束,金融創新尤為艱難。
民間資本非合規化且利率較高與中小企業安全性、低成本融資之間的矛盾。在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許多中小企業為了獲得資金不惜高利率借貸。民間金融大多采用信用方式,不需要抵押擔保,但由于操作不規范、法律約束力差,貸款利差高,游離于銀行體系之外,無疑于增加了中小企業的成本和風險。據統計,擔保、典當公司的貸款利率已經高達30%~100%;標會、搖會和臺會民間融資貸款利率高達50%~100%,超過銀行利率10倍以上;有的地方則更高。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幾大路徑
應建立差異化、長期化、結構化的政策激勵措施。各職能部門應考慮到資金的結構性不平衡、地區之間的差異化特點,出臺兼顧到中小企業融資的激勵政策。當前流動性過剩,國家采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解決的是總量過剩,中小企業融資難是結構性的問題,大企業資金過剩而中小企業流動性不足。同時出臺的各種政策應建立長效、系統機制且應加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配合效益和撬動效益,合力推動中小企業的經濟增長。
商業銀行在追求商業化和市場化的同時要自覺增強社會責任。商業銀行要自覺服從服務于宏觀調控措施,增強社會責任感,不斷開拓創新,為中小企業提高多層次、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在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尋找新的戰略平衡。包括降低放貸門檻、降低融資成本、提供信息服務等等。
多方構建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和分擔機制。客觀考慮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因素,擔保和風險補償是主要誘因。要在《物權法》和《擔保法》等法律框架下,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建立以擔保公司為主體的信用擔保體系,要依托社會資本、財政資本、保險資本的撬動作用,夯實抵押擔保基礎,建立較為科學的補償機制。
盡快建立多層次、多體系的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落后和不足應是今后重點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國家應加大完善和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良好的平臺和機制;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自身要依托資本市場,形成產品優勢,構建銷售網絡,加大發展力度、自覺進行業務轉型,不斷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重點關注法律問題、財務問題和業務問題,爭取盡早上市融資。
合理引導民間金融,使其早日“浮出水面”。由于正規金融機構不能有效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資本市場又不發達,民間金融作為一種有效的補充形式填補了資金空白。應該說,在看到其負面效應的情況下,也應看到其正面效益。當前應加大政策引導民間金融的力度,讓其早日合規“浮出水面”,變不利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