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六歲了,他每天的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早晨7點起床,朗誦幾首詩,然后用早餐,上幼兒園。晚上五點回家后,是畫畫和寫字,做算術題,用罷晚餐后,則要彈兩個小時的鋼琴。鋼琴彈完后,是聽他媽媽講故事。
我們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什么不妥,其他家長也是這樣做的。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家里的水果消耗得非常快,我不以為意。有一天下午,我剛買了一些酸李子,放在冰箱里,到了傍晚,我發現冰箱中的李子只剩下了一半。這下我奇怪起來,這么酸的李子,難道妻兒喜歡吃?
再找我那孩子,卻不見了。我下樓去找,走到二樓,看到大門開著,里面似乎有小孩子玩耍的聲音。我知道二樓住的是一對外地夫妻,他們家好象有個小男孩,和我兒子差不多年齡,這對夫妻經常不在家。我站在門外聽了一會,果然是兒子和那小男孩的聲音。
只聽我兒子在問:“酸嗎?”
小男孩說:“不酸。”
兒子說:“我家還有棒冰,你要嗎?”
小男孩說:“先不要,我們先玩會吧。”
一會兒,兩人在屋里“咯咯”地笑著,似乎玩瘋了。
我一臉嚴肅地走進屋,兩個孩子一看到我,全部呆在那里。特別是我兒子,看著我的臉,十分緊張。
我怕嚇著他們,臉上露出了一點微笑。兒子放下手中的一根繩子,乖乖地走到我身邊,而眼睛卻看著那個小男孩。
我拉著兒子的手回到家里。我問孩子,是不是把家里的水果送給那個小男孩吃了,他點點頭說是的。我問他為什么不和大人打招呼就自個兒跑下樓了,他眼里涌上眼淚看著我。
我于心不忍,說這次算了,以后要拿東西給別的小朋友吃,或是跟別的小朋友玩,一定要告訴大人。
孩子點點頭。
晚上,他媽媽給他講童話。孩子卻在自言自語:“我好想住到二樓去。”他媽媽吃了一驚。他媽媽說,二樓的小朋友沒有好看的衣服穿,沒有水果吃,沒有好的學校上,沒有爸爸媽媽陪著他學習……孩子長嘆了一口氣:“我這樣又有什么好!”
這是一個讓我們全家都感到震驚的夜晚,一個只有六歲的孩子,竟然厭倦了家庭。
我們都是理性的人,我們在反思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我們發現,我們的這種高壓式的教育方式錯了,我們把孩子當成了一個接受教育的機器,而沒有在乎他是一個孩子,一個有著童真的孩子。
我們決定,多給孩子一些玩耍的時間,讓他多和一些小朋友交往。因為愛家庭、愛朋友,愛父母,比知識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
編輯:楊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