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鬢斑白,略顯謝頂,眼鏡用繩掛在胸前,60歲的施瓦茨曼看上去像個儒雅的紳士。實際上,他掌控著華爾街最熱門的公司——黑石集團。
憑借大手筆的交易、破紀錄的并購、驚人的財富增長效應,這位炙手可熱的黑石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被《財富》雜志譽為“華爾街新一代的領軍人物”。
“黑石”這個名字來源于對兩位創始人祖籍的紀念,施瓦茨曼的德語意思是“黑”,他的搭檔彼得森在希臘文的意思是“石”。
年富力強的施瓦茨曼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充沛精力是黑石這部龐大“生財”機器得以順利運轉的“發動機”;老謀深算的彼得森在金融界及政界濃厚的人脈資源(格林斯潘是他的球友)和游刃有余的外交手腕則是“黑石”的“潤滑劑”。
生命中的貴人
施瓦茨曼去年10月底訪問清華時的開場白是:“很遺憾沒有機會在清華就讀,不過,我的母校耶魯大學也不賴。”
這位畢業于耶魯和哈佛的高才生1947年情人節出生于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他的父親是一位窗簾商人。
施瓦茨曼的命運在大學時發生了改變。1965年,施瓦茨曼和美國現任總統布什同時進入耶魯大學,兩人同住在達文波特學院的一個宿舍樓里,并且都加入了著名的“骷髏會”。很多人相信,他與布什的關系一直非常密切,在施瓦茨曼的家里,他與布什的合影掛在顯眼的位置。
不過,施瓦茨曼事業中的“貴人”當屬彼得森。年長20歲的彼得森對施瓦茨曼有知遇之恩,直到如今施瓦茨曼仍然認為這一生中除了父母,彼得森對其影響最大。
施瓦茨曼當年應聘“雷曼兄弟”公司時除了知道“這是一家好公司”外,對公司金融、并購一竅不通。但到1978年,31歲的施瓦茨曼已經是“雷曼”的董事總經理兼合伙人,“雷曼兄弟”當時的董事長兼CEO便是彼得森。
1985年,彼得森因雷曼公司內部之爭出走,施瓦茨曼毅然追隨。“沒有誰能不要別人幫助而獲得成功,”施瓦茨曼說,“當我們成為年長者時,也要以提攜年輕人為己任。”
應該說,從一開始,黑石的每一項輝煌就是這兩個人并肩戰斗的成果。兩個人相差20歲,原來是上下級,如今是合伙人。一人“主內”,一人“主外”,配合得幾乎天衣無縫。
有人這樣形容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的關系:“他們之間有一種愛恨交加的關系。彼得森覺得是他造就了施瓦茨曼,而施瓦茨曼認為他成就了彼得森。”
最難堪的時刻
黑石的網站上有這樣一句話描述創業時的情景:“除了偉大的理想,當時所有的一切都是這么微不足道。”
1985年,在一間小辦公室里,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創辦了黑石集團,當時只有一個共用的秘書和兩人共同投資的40萬美元。
“我們當時覺得40萬美元是很大一筆錢,結果錢像沙子一樣漏掉,在我們掙到第一個美元之前,錢已經損失了一半。”
由于黑石當時在華爾街尚屬無名之輩,在募資過程中吃了不少閉門羹。最慘的一次,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去波士頓拜訪一個全國性的退休基金,對方代表根本不認識他們倆,兩人只好冒著大雨走了出去。
施瓦茨曼說:“當時我覺得,企業執行官對投資銀行業者的印象應該不差。但我們視為最可能點頭的19家客戶,一個個拒絕我們。總共有488個潛在投資人拒絕我們。那真是最令人難堪的時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東奔西走,聽到許多朋友對我們說‘不’。”
黑石從此不缺錢
這可能是施瓦茨曼這輩子聽到的最動聽的話。
“英國保誠保險公司的副總裁加內特·基斯正在吃金槍魚沙拉三文治。那是星期五,在紐瓦克市,我根本都沒抱什么希望。”施瓦茨曼回憶,“他吃了一大口三文治,然后說,‘我給你們1億美元吧’。我驚呆了。”
“后來我們又從杰克·韋爾奇那里拿到一筆錢,于是我們就算上路了。”
黑石成立第一年就創造了奇跡,“在股票市場的回報只有3%~4%時,黑石的回報超過30%”。其結果就是黑石從此不再缺錢。“當你給投資人帶來高回報時,他們會要求更高的回報。但同時,他們也會給你更多的錢。”
隨著私募基金的火熱,黑石的情況大大改善。施瓦茨曼說:“我正在邊做仰臥起坐邊收看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有線財經頻道,突然聽到電視里有人開始討論起我……對于我們這些已從事(私募基金)多年的人來說,這實在令人奇怪。”
過去,施瓦茨曼全國各地飛,希望拉到1000萬美元的投資,現在,“人們走進我們的辦公室說,我想給你2億美元”。
創辦22年來,在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的領導下,黑石已壯大成強勢的金融服務王國。這家全球第二大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控制著近50家公司,橫跨商業銀行、私募基金、不動產、避險基金和公司債等不同行業,擁有50多名合伙人和數百名雇員,以年均30%的投資回報率聞名華爾街。
最激進最苛刻的老板
40萬變成數百億美元,施瓦茨曼依舊沒有滿足。
“施瓦茨曼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他的期望如此之高,以至于他即使做到最好,也只能與期望持平。”著名投銀貝爾斯登總裁詹姆斯·凱恩這樣評價。
盡管妻子每周都問他打算什么時候退休,施瓦茨曼卻總說“沒有退休計劃”,理由是“我熱愛我所做的事情”。
施瓦茨曼的干勁十足,他很少錯過黑石集團每周一的例會,即使是在法國休假,他也會打電話參加會議。
黑石集團的會議室往往顯得擁擠,合伙人一般坐在桌子邊淺褐色椅子上,低級職員和遲到的人則需要靠墻站著。會議上連講話都是精英風格的,簡短,直接切入主題。“(其他公司)一些人的講話是從開頭開始的,而在這里卻是以結論開始的,因為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討論。”
施瓦茨曼很少大聲說話,但這并不妨礙別人將他視為華爾街最激進和苛刻的老板。按照他的要求,黑石集團的員工出門時,就是要去取得勝利。
(選自《北京青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