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朋友,兼職在報章寫稿,寫什么呢?就是每天的星座運程。她說自己什么都不懂,只需把一堆形容詞每天加加減減,調換位置就成,反正讀者追看星座運程,只作為笑談,沒有人認真對待。
財經節目找來分析員,預測股市走勢,每星期結算一次,結論是他們的投資組合時贏時輸。猜中時,財經演員表現得眼光獨到;猜錯時,則說投資要看長線。
到了歲末,一個好玩的游戲,是拿起過期的運程書,看各位預測大師的預言是否準確。隨手翻開,看到有關自己生肖去年的運程,大多與過去一年的遭遇風馬牛不相及,當中部分看來是對的,說本月支出多收入少(圣誕月誰人不破財),處事方面應進則進(難道應進則退),只要能解決情緒問題,則不用為健康擔心(當真是不錯的健康忠告)。
醫學上有“安慰劑”效應,藥物不管是真是假,吃過總是感覺良好;“運程預測”也有類似神效,當人浮于事,對未來茫然不知所措之際,預測大師的羅庚與命盤,有如苦海中一根讓人抓緊的稻草,不管未來是好是壞,預測是對是錯,也能先起安神之效。
人人都是預言家的年代,你與我也可趁歲初預測今年大勢,而且百發百中:運勢平穩中有起伏,社會爭議升級;一位藝人命懸一線;中國情況,要注意亢龍有悔,機中有危;東北方的島嶼有亂象,正西方向有災星,小朋友過馬路要小心。
(選自《笑語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