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這個實驗是高中非常重要的實驗之一,也是高考的熱點。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方法很多,除了教材中大家都熟悉的伏安法外,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在此,由于受文章篇幅的限制,我就對僅用電阻箱、電流表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作一個簡單的探討。
1 實驗電路和實驗方法
用電流表、電阻箱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電路如圖1所示:
方法就是閉合開關S,通過改變電阻箱R的阻值,使電流表有不同的示數。每改變一次R的阻值,就記錄下R的值和與之對應的電流表的示數I。然后對記錄下的數據按一定的方法進行處理,就可求得電源的電動勢的內阻。
2 處理的數據兩種方法
任何實驗的誤差都有兩種,即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本實驗的偶然誤差可以通過多測幾組R、I的值,通過合適的方法求出每組對應的E、r的值,再分別求E、r的平均值來減小。但本實驗的系統誤差是由電流表的內阻帶來的,不可減小。如果電流表可認為是理想電流表,則可不考慮系統誤差;如果電流表不可認為是理想電流表,就必須用實驗的方法(如半偏法)測出電流表的內阻,再處理數據。下面我主要從減小偶然誤差的角度談談處理本實驗數據的兩種方法。
(1)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列方程組求解。
閉合開關S,改變電阻箱的阻值,以改變兩次為例,讀出電阻箱的阻值R1、R2,及與之對應
的電流表示數I1、I2,再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列方程組。
如電流表是理想電流表:
I1=ER1+rI2=ER2+r
如果電流表的內阻不可忽略,電流表的內阻已測出且為RA時,
I1=ER1+RA+rI2=ER2+RA+r
由以上方程組就能求解出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阻r,如此重復多次,求出多組E、r的值,再分別求E、r的平均值,就可達到減小偶然誤差的目的。
(2)用圖像法處理數據。
上述方法涉及很多數學運算,使整個處理數據的過程比較繁瑣,如果換用圖像法處理數據,就使整個過程變得簡單而直觀,同時也能很好的減小偶然誤差,便于學生掌握。另外圖像法處理數據也是高考的熱點。所謂圖像法處理數據就是畫R-1I圖像或(R+RA)-1I圖像來處理實驗數據。
如電流表是理想電流表,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可知,I=Er+R,由此可推得,R=E1I-r,可見在R-1I圖像中,畫出的圖線應是一條直線,圖線的斜率為電源電動勢 ,圖線在R軸上的截距的絕對值就是電源的內阻r,如圖2所示。
如電流表的內阻不可忽略,電流表的內阻已測出且為RA時,由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得:
I=Er+R+RA ,可推得,R=E1I-r-RA,如果還是畫R-1I圖像,圖線仍是一條直線,斜率還是電源電動勢E,但圖線在R軸上的截距的絕對值就變為r+RA,如果仍認為此結果就是電源的內阻,就導致測得的電源內阻值比真實值大RA。如把表達式R=E1I-r-RA 改寫為:RA+R=E1I-r,可畫出(R+RA)-1I圖像,由表達式可知,畫出的圖線仍是一條直線,如圖3所示。
可見,圖線的斜率為電源電動勢 ,圖線在R軸上的截距的絕對值就是電源的內阻r。
3 該實驗方法的具體應用
如何靈活應用該實驗方法解題呢,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例1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圖4所示電路測量電池組的電動勢E和內阻r。根據實驗數據繪出如圖5所示的R-1I圖線,其中R為電阻箱讀數,I為電流表讀數,由此可以得到E=____V。r=_____Ω。(電流表為理想電流表)
解析 本題就是典型的考用電流表、電阻箱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以及R-1I圖像的相關題型,如果沒有讀懂圖像的含義,而采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列方程組的辦法來求解,就會顯得比較麻煩。其實由前面的講解可知:對于R-1I 圖像,圖線的斜率為電源電動勢E,圖線在R軸上的截距的絕對值就是電源的內阻r。由圖像很快可得電源電動勢E=2.9V或3V,電源的內阻r=0.9Ω或1Ω。
例2 現在按圖6所示的電路測量一節舊干電池的電動勢 E(約 1.5V)和內阻 r (約20Ω),能用的器材有:電流表 A(內阻已知且為RA)、電阻箱R、開關 S及導線若干。實驗時,按圖6連好電路,閉合開關S,改變R的值,記錄下電流表A的示數I,得到若干組 R、I的數據,然后通過作出有關物理量的線性圖像,求得電池電動勢E和內阻r。
a. 請寫出與你所作線性圖像對應的函數關系式:_______
b. 請在虛線框內坐標中作出定性圖像(要求標明上兩坐標軸所代表的物理量,用符號表示)
c. 圖中_____________表示 E,圖中____________表示r。
解析 結合前面的講解可知: a.所作線性圖像對應的函數關系式: R+RA=E1I-r
b.在虛線框內坐標中作出定性圖像為R+RA-1I圖像,如圖7所示。
c. 圖中圖線的斜率表示 E,圖中圖線在R軸上的截距的絕對值表示r。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