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簡介:這種精神是一直存在于我們身上的,也許有的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或者是忽略掉了,覺得并不重要。
【《華人世界》網綜合報道】
第一次見到桑蘭,是在1998年的紐約。
在紐約市中心的那個小小的公寓里面,我看到桑蘭,小小的,脖子不能夠轉動,像一個精巧的一碰就碎的娃娃,看著讓人心痛。
那個時候,中國運動員的待遇并不高,如果不是因為好心人,桑蘭根本沒有能力支付在美國龐大的醫療開支。

第二次見到桑蘭,是幾年前在電視屏幕上,她在主持電視節目。
我沒有辦法把這個自信漂亮的女孩子,和我印象中那個桑蘭聯系在一起,那種在她眼中曾經有的茫然和恐懼已經完全消失了,她的眼神是清澈和快樂的,讓我忘記了,她是坐在輪椅上的女孩。
再次留意她,是她成為了北京的火炬手。
我想,她是當之無愧的,并不是因為她在運動場上取得過的成績,而是因為她的那種頑強的生命力,還有那種樂觀的精神。在她遭遇苦難的時候,她還很年輕稚嫩,但是在她走過來之后,苦難讓她成長成為現在的樣子。
之所以要提到桑蘭,因為她讓我想到一種精神。
我總是在想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我們透過奧運希望展現給世界的是中國人的哪些東西呢?是奧運開幕式上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嗎?是那些宏大的奧運場館嗎?是奧運期間展現出來的整齊清潔的北京嗎?
我想,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我們更應該展現的,應該是一種精神,中國人的那種堅韌、執著、樂觀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直存在于我們身上的,也許有的時候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或者是忽略掉了,覺得并不重要。
我們自己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了那些現代化的設施,那些宏大的場面上去了。
但在我看來,其實這才是最最寶貴的東西,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有了今天這樣的一場奧運。
七年前,當我站在莫斯科的申奧現場,和周圍的中國人一起狂喜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除了喜悅,還來不及思考。
來不及思考,我們到底要辦一個怎樣的奧運,我們到底要從奧運那里,學習到哪些,可以為我們自己的生活、社會和國家,帶來哪些良性的改變。
我們急于展現自己的經濟實力,用形式化的東西展現我們的團結齊心,就好像這場壯麗的北京奧運開幕典禮,我們讓大家看到了我們的人力和財力,場面宏大,相信如此整齊的景象,沒有幾個舉辦城市能夠展現出來,技術先進,不管是燈光運用還是舞臺的設計,都在告訴大家,我們有足夠的財力,舍得用最好的東西。還有中國的歷史,四大發明,盤古盛世,但是獨獨讓我看不到現在的中國,感受不到在中國人的血液中流淌著的那種寶貴的精神。一場視覺的盛宴,卻缺乏了令人發自肺腑的感動。
唯一讓人感動的,是小女孩用甜美的聲音演唱那首《歌唱祖國》。那個時候,我的眼淚就要從眼眶里面掉下來,因為那個時候,我感到驕傲,驕傲自己是一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