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成了“樓神”、“股神”或說在幾個角色間轉換,也不在于他炒股時的某一時段某一城池的得失,在他身上最為重要的其實是他逐利時強悍而又平和的心態,還有他對待人生和財富的態度。
近兩年,李兆基的傳奇越炒越離奇,人們開始探尋他的財富路徑,希望能從“股神”的經驗里學取一鱗半爪,實現自己的發家之夢。但我們該向李兆基學什么?學習他如何炒樓、炒股?關注過李兆基創業史的人大都明白,李兆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成了“樓神”、“股神”或說在幾個角色間轉換,也不在于他炒股時的某一時段某一城池的得失,在他身上最為重要的其實是他逐利時強悍而又平和的心態,還有他對待人生和財富的態度。
在李兆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的同時,我們能從偶像身上學到什么、怎么學,是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小儉致富 學會累積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短短幾十年時間,李兆基創下了令世人矚目的永恒基業。他最不喜歡把時間及金錢花用在吃吃喝喝的應酬之上。他處世心細,精于計算,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對李兆基而言,他堅信做小生意最重要的是勤。至于說做大生意,最重要的是計算精確。生意額大,牽涉的本錢和盈利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
李兆基經常奉勸年輕人,特別是初出道的打工仔,第一桶金很重要。他說:“最重要先找到‘第一桶金’,然后以錢賺錢,才容易致富。” “小儉就致富,儲到第一個100萬,然后去投資,就可以變出200萬、300萬。”他說自己就是從打金儲備一點一點做起來的。李兆基的第一桶金就是剛到香港不久后從事的“黃金買賣”中收獲而得,之后通過房地產買賣,收購“中華煤氣”,并在幾年前成功“轉行”,從“樓神”到“股神”,把500億港元變成1200億元,自然就容易得多了。
在對下一代的教育上,他也希望自己的成功之道延至下一代,所以他教兒子有自己一套。他說:“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閑,不思勤奮,是失敗之源;放縱自己,輕佻浮躁,早晚會闖禍;凡事不可忘本,飲水而不思源,后果堪虞。”
節儉的李兆基,并不是個生活中的“吝嗇鬼”,他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李兆基似乎忙忙碌碌,其實他很會保養,他心平氣和,又愛做運動。每日早上都去打高爾夫,下午兩三點才返回公司工作。對于飲食,李兆基也很講究,四叔至今仍在國際金融中心的總部內設有員工飯堂,每日都有老火湯和幾道小菜,免費讓員工享用,讓他們午膳時不用在外面吃。而他自己,則另有私人廚師,為他準備午餐。
勤奮努力 獨具慧眼
李兆基的座右銘是:“先疾后徐,先聲奪人,徐圖良策”。他認為凡成功不可或缺的是培養好自己的能力,做好事前準備,有獨到眼光,方能先別人一步。
在商業社會上,競爭特別激烈,對前景正確的判斷往往決定了事業的成功,李兆基就是這樣一個有獨到眼光的人。從創業之初,涉足外匯兌換業務及黃金買賣,很快為他贏得第一桶金;接著他又適時從金融生意中全身而退,轉行做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業務開展也是十分的順利;然而他又很快發現了香港的房地產是個金蛋糕,雖然李兆基當時的財力還不足以在房地產市場上安基立業,于是他便采取了集腋成裘的發展策略,以合作經營的方式躋身于香港的房地產行業,一直發展到后來的地產老大;但此時李兆基卻看準香港房地產業已是微利行業,轉而善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讓云集于此的數以萬計全球金融專才,將他擁有的巨額財富,變成更巨額的財富,被稱為了“亞洲股神”。在我們稱呼這位“亞洲股神”時,我們不得不佩服李兆基的獨到眼光,和他對市場精確的把握。
當然,這些經驗和眼光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他勤奮努力的結果。李兆基幼時讀書不多,但他的腦力驚人,恒基一百多地盤,他都記得清清楚楚,哪里進度如何,哪里面積多少,隨口可出,可見他對事業的勤奮才贏得他今日的成就。他的兒子李家杰就強調說,父親給他的最大財富是耐心、毅力和勤奮,以及精神上的執著和勇往直前的勇氣。對于什么是成功的秘笈,李兆基自己也說,首要的一點是“刻苦耐勞,勤奮努力”。
不掙不義之財 樂善好施
李兆基談到個人財富問題,常常引用一句古語:“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他始終認為,不擇手段,沒有道義,發達了也沒有用,做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原則和理想。
李兆基認為,事業所帶來的成功感,不完全在金錢方面。在他心目中,做地產最重要的是有預測能力和鑒別能力,買地就像買衫一樣,買得便宜穿得久,便說明你眼光好、買得值。大家一齊去買地,誰識貨,誰不識貨,“有料無料”,幾年后便見分曉。總括來說,投資有如一塊試金石,能分辨“高”“低”、明察秋毫,是為最成功的境界。李兆基除了投資眼光快且準外,待人接物也很注重傳統的人情味,決不像有些商人只認錢不認人,幾十年來,他的恒基公司幾乎與香港各大地產公司都合作過,被譽稱為“百搭”地王。
曾經作為地產界的“大哥大”,李兆基在香港政府適應市民要求壓樓價之時,曾帶頭將馬鞍山新港城最新樓盤自貶身價8%,為其他地產公司做出一個榜樣。
李兆基獲得事業成功更不忘熱心公益,報效國家,服務社會。他不但熱心資助文化教育事業,還熱心贊助社會其他各地公益事業。早在1982年,李兆基與多名富豪成立香港培華教育基金,為中國培訓人才。在剛剛過去的四川地震中,李兆基起初曾先后兩次為四川賑災捐出1.17億,后來李兆基父子、恒基兆業集團及集團員工又再度捐出4.6億。他用淳樸的愛心和真誠的行動表達對災區人民那份深深的牽掛和祝福,他希望通過捐助,為災區人民獻一份愛心、盡一份力量。
對于捐款,他也不是盲目地捐贈,他有著自己的捐助理念。“捐款時機好重要,由于各種業務仍在發展,要多點籌碼,就像打仗要多留一點子彈,這樣收獲才會更多,將來就可捐贈更多。”李兆基指出。
作為香港富翁的李兆基,雖然有著千億元的身價,但卻很低調,據采訪過他的記者說,未嘗見過他高聲說話,或者厲聲呼喝下屬,衣著也很平實隨便,以超級富豪來說,他算是比較低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