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這個名字在中國廣告界,是一個傳奇。從1977年的下鄉知青到1986年的大學教授,再到1989年50元起家創辦梅高設計事務所,再到19年后讓梅高成為本土廣告業的翹楚,其人生閱歷可謂豐富多彩。
未見到高教授之前,筆者就開始揣測高教授是個儒雅的人,會客室里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的茶幾,雕刻精湛的木制屏風,整套的茶藝器具,幾幅剛剛裱好的書法,角落里的根雕,這些無不顯示著這間會客室主人的品位非凡。
高教授是自信但又自律的,追究梅高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一路走來他始終榮辱不驚,筆者認為這來源于他的清醒,一種身在其中但又置身事外的清醒,不僅僅是對事業和廣告,他獨特的人生觀與世界觀讓他在每一個領域都甚是從容,就像他自己所說的“穩中求進”。
中國元素是中國競爭力中的軟實力
《功夫熊貓》的大熱讓全球都看到了中國元素的魅力,而說起中國元素,高教授與其淵源早已不是一朝一夕:2004年,高教授在一次廣告業內的聚會當中首次提出“中國元素”概念;2005年,在第12屆中國廣告節上,“中國元素”被確認為2006年第13屆廣告節上的主題內容;2006年8月,在成都舉辦中國元素國際創意大賽主題沙龍活動;10月底,在第13屆昆明廣告節上,高教授與其他8個志同道合的人自籌資金,每人分別籌集20萬元,對“中國元素國際創意大賽”的獲獎者頒發獎金。
當筆者向高教授談及《功夫熊貓》中中國元素的運用時,高教授發表觀點:票房和全球的受歡迎程度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其成功,但是這也應該讓我們中國人深思。高教授說:“對于中國元素,國人的了解肯定比外國人深,國人掌握的資源也比他們多,但是他們反而做出了比我們更優秀的作品,是我們沒有這方面的才華,是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還是我們沒有這樣的經濟條件?顯然都不是的。”他認為問題就出在我們的觀念上,中國元素是一個大概念,“我們的中國元素不是翻箱倒柜找以前的古董,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中國元素首先應該全球化,人類的文明是由不同民族的不同人的文明所構成的,而中國占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并且經過了五千年的文明沉淀,它沒有理由不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是比較后起的,因為以前中國窮、地位低下,因此既沒有能力去推廣中國元素,也沒有平臺可以推廣。但現在中國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所以我們應該用世界的眼光,用全球的視野,將中國優秀的文化和元素變成全世界的財富。”
高教授還進一步指出,中國元素是中國競爭力中的軟實力。如今LV的包,可口可樂,韓劇,美國大片等等外國元素經過長期植入,已被中國社會普遍接受,這起源于他們對自己國家文化的重視,他們已經把這些元素上升到了一個戰略的高度,這是我們還沒有做好的事情。“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中國元素當中,只是有些人視而不見。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讀圖時代,未來中國元素的范疇將不單單是中國的歷史元素,它包括現在也包括未來,中國元素是可以反映中國人的價值觀的,中國人喜聞樂見同時又被全世界人所喜歡和認同的所有東西。”
廣告的本質是將溝通功能最大化
高教授是做設計出身的,但是他卻認為自己是一個商人而不是一個廣告人。他這樣解釋:“這是有所指的說而不是普遍的說,廣告公司首先是一家公司,公司存在就是為了盈利,不盈利就是犯罪,就需要社會來救治。因此不管從事什么行業都要盈利,只有盈利的廣告公司才是一家合格的廣告公司。如果我們說自己是一個廣告人,就已經把自己看成了文化人,就好像說自己跟商業沒什么關聯了,而事實上你只有用你的廣告才能去創造商業價值,你才能生存。廣告人能不能存在取決于你能不能通過你的價值交換先養活自己。企業發工資給員工,買的不是人而是人身上的價值。”
筆者不是科班出身,但在采訪之前看到過一個問題自己很是困惑,于是討教高教授這個專家,問題是這樣的:廣告創意中的文案和設計,哪個更為重要?而接下來高教授的答案顛覆了筆者腦海中對廣告的理解:“廣告的本質是溝通,實現溝通最大化。我們通過廣告和消費者溝通,企業與企業的溝通,企業與消費者的溝通,其最終目的是溝通出價值。廣告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再造的一項學問。比如雀巢咖啡,它的廣告語是‘味道好極了’,同時它會用畫面來傳達這一信息,讓消費者接受并認同,這就是溝通出價值。廣告直接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品牌都是通過廣告被我們認識和接受的,如果沒有廣告,商品與消費者雙方之間的溝通將無法進行或者信息傳達不利,那么也就失去了其價值。”
一群平凡人冀做不凡事
梅高成立19年來,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其中漓泉啤酒和天和骨通是梅高從創業一直到今天的合作伙伴。高教授說梅高成立至今,走得很平穩。“我不是一個很有商業才能的人,我也沒有把梅高純粹商業化。我認為,梅高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一群極平凡的人聚在一起合作努力,想做出些不平凡的結果而已。梅高不會天天追著業績跑,正因為憑著這種心態,所以梅高一直平平和和地過來了。”
“梅高的今天是堅持的結果。路有起伏,天有陰雨,一個企業也是一樣,我們不喜歡大起大落,因為本來你的存在在于你是否用心去做,用心去做了賺得多賺得少都正常的,所以20年來我們一直抱著低調平穩的態度,穩中求進步。一兩年不進步那就多做自我修煉。”
談及中國廣告相較于國外廣告業,高教授說,中國古代廣告起源其實要比國外的廣告更早,但是現代廣告真正是從30多年前開始的。在這30多年間,中國是一個很好的學生,一直在學習國外廣告的優點,同時也已經看到了他們的問題。“國外的廣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其實已經進入衰退期,而中國廣告現在說起來也有30多歲了,中國有自己的獨特國情,國外廣告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國情。外國4A廣告公司進駐中國市場已經20多年了,在這20多年中,如果中國不向其學習,那是無知,顯然我們并不無知。但是經過了20多年,我們還沒有產生適合自己的模式和理論就是我們的無能,所以,現階段我們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告別無能。”
沒有個性也是個性
“我有三大愛好,書法,古籍,錄像。我最驕傲的事是我可以做到三位一體。我癡迷于書法,每天都會花3個小時練字,不是為了出名,不是為了利益,只是我一拿起筆就樂在其中。”當筆者問及墻上掛著的頗有神韻的書法是什么體的時候,他自信地說是“高體”,“所有字都是祖先造出來的,你可以去學,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照搬照抄,那就不是你自己的東西,那么你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
高教授的這番話不禁讓筆者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那您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個性的人嗎?”
“我認為世界萬物都有自己的個性,中國有自己的個性,中國的每個城市也有自己的個性,每個城市的人也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個性也是個性。看問題不能只看表象,而應該多觀察多思考,從身邊的小事開始。這個世界很簡單,但是這個世界也很復雜,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把看起來簡單的東西復雜化,把看起來復雜的東西簡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