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尚圈,所有的光環一直以來都籠罩著西方:高級時裝周是西方設計師的天下,中國的潮流也向來對歐美的舶來文化趨之若鶩。然而近年來,一股東方魅力悄然席卷了時尚界,中國風勢不可擋地成為了最近幾年的流行,潮流界也不例外,刮起強烈的中國風。
2008年7月4日,中國設計師邱昊獲得羊毛標志(Woolmark)大獎的冠軍,他和邵佳兩人是首次闖入這項國際時裝大賽的中國設計師,獲逾15萬美元的獎金,可見世界時尚圈已經有了中國天才的一席之地。
而在羊毛標志大獎開始前幾個小時,馬可成為第一位在巴黎展示高檔女裝作品的中國設計師,其作品還曾經在巴黎時裝周被作為開幕主打秀。另外,其他三位中國設計師也在9月的巴黎成品時裝周上亮相。
2006年,中國設計師謝鋒帶著旗下品牌“吉芬”(JEFEN)出現在巴黎時裝周上,引起場下一片驚艷之詞。同時也打破了中國時裝品牌從未在巴黎時裝周上舉辦發布會這一空白。
2002年,中國設計師馬可所創的品牌——“例外”,作為中國國內惟一被邀請的服裝品牌參加了“2002年巴黎成衣展”。

一直以來,東方除了日本,罕有作品能擠進時裝周展示之列。在巴黎鋪租最昂貴的GEORGE V.街道,惟一的東方品牌就是KENZO。20世紀70年代,日本設計師在巴黎一炮走紅,從而帶動日本時尚業迅速發展。一個相似的愿望,在中國設計師的頭腦中,已不是一天兩天,馬可、謝鋒、邱昊、邵佳進軍國際時裝界對中國時尚來說,就像一個圓夢行動,他們在用自己的真實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中國,正在逐漸成為一個新的時裝天才發源地。
中國設計躋身世界時尚圈
相較于中國設計師,中國元素在國際時尚界的進駐要久遠得多。其實從17世紀起,西方設計師就崇尚充滿異國情調的東方裝飾藝術風格,從東方的花朵、竹子、孔雀、窗子格等圖案上尋找靈感。“Chinoiserie”是法語“中國的”,“中國人”的意思,這個詞匯在18世紀中期被吸納到英語中,指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中國風”,形容英國設計師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國題材創造的新形象。那時歐洲人對“中國風”商品的癡迷程度,不亞于現今中國人對巴黎時裝、瑞士名表的追捧。
在如今的國際時裝秀場上我們不難看到,設計師開始學著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國。他們把中國紅、鳳紋、盤龍、花鳥、莨綢都變成“隱居在發絲的中國元素”。把它們抽象化、高貴化、精致化、現代化、優雅化,更具文化精髓和藝術含量的新中國風紛紛出現。
在創意和設計上,國際頂級的設計師對東方文化和中國元素都有很高的敬意。多年來,圣蘿蘭、湯姆·福特(Tom Ford)、穆西婭·普拉達(Miuccia Prada)、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等設計師都曾在作品中運用中國元素。法國時裝品牌迪奧(DIOR)將富有魅力的上海圖景應用到其高檔女裝作品中。而從2007年秋冬的時尚界,迪奧、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百利(Bally)、胡戈·波士(HUGO BOSS)等眾多大牌都為中國風特意留出了一塊空間,而非零星的點綴。
近年來,絲綢、緞面、紗質等極具中國傳統風味的用料,在春夏的服裝界成為各大品牌的寵兒。中國的傳統文化“刺繡”也是風靡服裝界的一大配角,被設計師們運用在衣飾裙擺甚至是硬朗的褲子上。褶皺、荷葉邊更是可能出現在你身上各個有可能的部位,成為華麗的細節。翻滾波浪也將占據一席之地,繼續將少女情懷與成熟典范完美融合。balenciaga、mcqueen、t.c.等時尚品牌都紛紛力挺中國熱,阿迪達斯(Adidas)的女鞋系列sleek也推出了史上首對繡龍潮鞋,令中國熱完全攻陷時尚圈。
蛇皮袋、百家衣、黑布鞋、健美褲……這些打著“草根”烙印的平凡物事,這些早被中國人遺忘的設計元素都被國際大牌呈現在我們面前。中華民族的圖案文化也被時尚界大量運用以表現中國風情。如熊貓的形象,印有仕女、花瓶器皿、瓷紋及古詩古詞的書法和文字組合,都被視作原汁原味的中國古典風味而被廣泛應用到服裝設計中。塵封多年的中國紅、中國綠、瓷器藍以及永恒的黑白色也成為流行色。在制作領域,繡花、紐扣、鑲邊、斜襟等工藝細節也散落在各式時裝上,傳統的蝴蝶紐、一字扣、原色滾邊,加上對稱或不對稱的花形綴飾,還有兩側高開的裙衩,使時裝既有古樸文雅之風,又有摩登浪漫之韻。
中國制造風靡歐美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也開始走紅歐美:在中國國內有著40多年歷史、售價僅20多元的球鞋——回力鞋如今已成為歐美人士爭相購買的暢銷貨,被稱為是中國的耐克(Nike)。在歐洲,它的身價至少翻了25倍,達到讓人驚愕的50歐元(約500元人民幣)。不僅如此,最權威的時尚雜志《ELLE》法國版還為它“著書立說”,它的“粉絲”橫跨演藝圈和時尚圈。
有人說,如果“回力”是中國的耐克(Nike),那么“飛躍”則可對位阿迪達斯。而在國內現今的市場上,這兩個老品牌早已沒落。但是在地球的另一邊,“飛躍”完成了漂亮的“轉身”。截至目前,“飛越”的英語標志“Feiyue”在法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加拿大、日本等國家銷售,價格為50歐元到85歐元不等。《ELLE》《25ans》《WAD》等時尚媒體競相報道,“這絕對是挑戰匡威(Converse)在年輕人心目中的時尚主導地位。”《Elle》法國版在報道飛躍球鞋時這樣寫道。飛越產品系列的命名大多來自中國武術,比如經典款Shaolin Soul(少林精神),還有Mantis style(螳螂)、Dragon Dust(龍塵)、Monkey Claw(猴爪)等,據稱還有高幫的少林系列。
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生產的帶有強烈中國特色的產品,比如鐵皮玩具、紅梅報喜大圓鏡、永久牌自行車、長江750摩托、也被廣大歐美人士所收藏。
中國風,帶著厚重的歷史感與新鮮的時尚感,席卷了變化萬千的時尚舞臺。當然,任何杰出的設計都不是無源之水,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靈感的寶庫,問題在于如何對其加以新鮮的運用與生動的呈現。不是完全的“復古”,其表現形式肯定不是把某些中國符號或中國元素的簡單復制和拼貼,其背后,應該有一整套體系完整的設計哲學,這需要設計師們用反復的實踐去印證,去喚醒其精神,獲得現代意義的“重生”。有專業人士稱,也許現在下結論說中國元素統領世界時尚潮流還為時過早,但最起碼中國元素在世界時尚業已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份額在逐漸提升。
也許真如學者余秋雨所預言,21世紀中國會迎來一個新的“文藝復興”運動。這個運動獲得成功的前提,一定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現代文化銜接、通電后,孕育誕生出的一種“新型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