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校長在國外
言必稱希臘的時代已漸行漸遠,有越來越多的華人沖破西方學術界的玻璃天花板,問鼎世界一流大學的校長之位,田長霖(美國首位亞裔大學校長、前柏克利加州大學校長)、楊福家(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施春風(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唐釗(美國圣地亞哥汨羅瑪大學校長、美國首位華人女校長)……
值此教師節,我們要介紹的是楊福家、施春風兩位華人校長。
他有一個夢,一個關于中國大學躋身于世界一流的夢。當他成為英倫名校諾丁漢大學120年以來首位外國校長后,這個夢越做越急切了。
往復旦校園深處走,走進了靜悄悄的現代物理研究所,我去采訪剛剛從外埠回滬又即將赴英國的楊福家教授。

研究所底樓的墻上,掛著愛因斯坦、玻爾、謝希德等的大幅照片,底樓通向二樓的樓梯拐彎處,則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楊福家的辦公室,就在二樓的某一間。
1954年,18歲的楊福家考進這所中國名校的物理系,1960年當上原子能系副主任,1993年至1999年出任校長。至今,這位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學家,已經在校園里度過了53輪春夏秋冬。
他有一個夢,一個關于中國大學躋身于世界一流的夢。當他成為英倫名校諾丁漢大學120年以來首位外國校長后,這個夢越做越急切了。
祖國、母校
丹麥作家安徒生說:“丹麥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家鄉,這里就是我心中的世界開始的地方?!?/p>
中國科學家楊福家說:“中國是我心中的世界開始的地方,也是我實現人生追求的地方?!?/p>
中國人耿耿于懷的一個故事,是陳毅元帥早年留學法國時的親身經歷:他在無軌電車上讓座給一位法國老太太,可對方得知他是中國人,竟氣呼呼地站起來說:“中國人坐過的,我不要坐!”而楊福家的親身經歷,卻有著天壤之別:1960年代初,他去原子物理的故鄉丹麥,在哥本哈根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員。當時,聚集在那里的各國學者都渴望了解巨變中的中國,他和另兩位中國學者幾乎天天會被邀請參加party。“我為生活在一個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國而自豪。不過,只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人才獲得了應有的尊嚴。”
懷著自豪,懷著尊嚴,他婉拒了國外的重金相聘,回到祖國,回到母校。他撰寫的《原子物理學》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教委優秀科研獎和科技進步獎,他與美國Vanderbilt大學杰出教授J. H. Hamilton合著的Modern Atomic and Nuclear Physics一書在美國最好的出版社McGraw-Hill公司出版,他在原子核反應能譜實驗中發現的一些新核能級至今仍為國際同行采用,而他創立的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實驗室也達到了國際水平。1991年,楊福家和他的生物化學家哥哥楊福榆,同榜榮膺院士稱號。
在楊福家去丹麥之前的1960年,復旦史無前例地任命了一批年輕的副系主任,他這小助教也名列其中。那時,他大學畢業才兩年,無論資歷還是年齡論資排輩的話都毫無優勢,可就在校領導信任的目光中,走馬上任了。路過學校操場,他被一個體育老師拉住了,“嗨,你這小搗蛋怎么進了復旦?我在布告欄里看到你居然成了副系主任!”定睛一看,竟是初中同班同學!小時候,他因頑皮而得罪老師而一再轉學甚至被勒令退學,可真是非常令人頭痛的小搗蛋呢!站在操場上,他和同學一起開心地笑了。
30年后,他正在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大展宏圖。一天,復旦校長謝希德教授親自拜訪,“我當時住在四川路河濱大樓,樓梯很破,樓道又長又暗,謝校長一路艱難地找上門來……”謝校長懇切地對他說:“你無論如何要進入復旦領導班子!”他被感動了,欣然從命,兩年后成為謝校長的繼任,“從此沒有回頭路。我不相信一個人可以既搞好科研,又管好這么大的一所學校。”
科學之魅
科研、管理,是楊福家做了快半個世紀的兩件事情。
核物理,外行人聽來深不可測,楊福家卻說,其實物理與生活的關系相當密切。他講了個氡元素的故事:最近,在某著名的溫泉療養所里,他看到客房內中英文對照的“溫馨提示”,“本溫泉含有豐富的氡……”他嚇了一大跳,忙問周圍的人,可十幾個人問下來竟沒有一個知道氡為何物!而據他所知,美國人置房產,簽約前要對房屋作環保測定,其中一項測定指標就是“氡氣含量不能超過4 pc/L”(每升4微微居里)?!半笔菍θ梭w有危害的放射性氣體,溫泉怎么把它當營養素了呢?看來,普通百姓也有必要了解放射性物質的危害。”
提到這個氡,他有點興奮,又講起故事:1975年,他帶了工農兵大學生去化工廠實習,發現廠方向政府遞交的環境污染測試報表中氡氣等的含量竟是負數!他找到相關部門,查明他們在盲目搬用蘇聯公式。他又查了文獻,知道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有的也都是具體條件下成立的具體公式。戰勝權威的念頭在他心里萌發:從控制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大計著眼,推算出一個普適的計算公式!“做了幾個月吧。那天下午5點,突然成功了,我才感覺到很餓,才想起午飯還沒吃呢。”名為“核級聯衰變一般公式”的這個公式,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注意,很快就成為測試環境污染程度的一個基本計算公式。
對學生,他常常灌輸這樣的道理:“無數次失敗之后的成功一刻!如果你不懂得這種享受,你還搞什么科研?如果你沒有這種經歷,研究生就白做了!”
曾讀過楊福家發表的署名文章《我最有成就感的14年》,是總結在原子核所當所長的經驗的?!霸谟⑽闹校L’就是director,即指方向的人,方向指定了,指對了,我的主要任務就完成了。”一次,他參加朱基市長宴請李政道博士的“四菜一湯”晚宴,忽得靈感:在這種場合,一個精致的菜遠遠優于10道平庸的菜。他又想起偉大的物理學家玻爾的名言:“丹麥是個只有500萬人口的小國,不能什么都搞;要搞就應搞得世界領先,要世界承認我們!”到了所里,他就召開有關研究人員會議,希望大家集中力量創新,放棄那些意義不大又浪費時間的課題。結果,激發出了一系列的成果: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臺“超靈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質譜儀”,成為我國核技術研究中的重大成果;率先合成新核鉑-202,這項研究成果于1992年正式在國際權威雜志發表,世界2000多個核素中終于有了中國人發現的……
楊福家打開電腦,給我演示原子核所的最新成果——我國最大的科學工程、明年將向用戶開放的上海同步輻射光源。1995年初,在上海市政協的全會上,科學家謝希德、復旦校長楊福家、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志勤等七位政協委員聯名遞交《關于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建議》,促成上海光源首次立項建議。之后經過各方努力,終于在2004年獲國務院批準立項。同步輻射光源是繼人類電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之后的第四大光源,將為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提供有力的工具。上海光源項目的主持人,是楊教授的學生。
“直線加速器、光束線站、儲存環,35億電子伏、衛星……”,他一邊念念有詞,一邊飛快地移動鼠標。那沉醉的表情,不是“科學之魅”的最佳注解么!
總理來信
2005年12月,世界經濟論壇會刊編委會約請楊福家為他們寫一篇文章。從China Daily上,他讀到當時正在法國訪問的溫家寶總理說的一段話,大意是,商業上的交換是為了現在,而文化、教育上的交流是為了將來;學生之間交流的意義遠遠超過購買150架空客飛機。他深有同感,寫文章時便引用了這話。世界經濟論壇會刊收到這篇文章,在發表時配了一幀溫總理演講的照片。雜志出版后,編輯部給作者寄了兩本樣刊,其中一本請他轉給溫總理。
接到會刊和附寄的《中國當代教育家文存·楊福家卷》,溫總理欣然提起毛筆寫了一封回信,希望楊教授有機會去北京的時候能夠當面談一談,他要請教一些教育問題。
一個月后,楊福家回國看到這封信,就給溫總理回信說,6月初要去北京開院士大會。院士大會開幕那天,國務院打來電話,請他去見溫總理。下午3點鐘左右,他到了總理辦公室。溫總理迎出來說:“福家,你來了。星期天我剛從內蒙古回來,今天上午參加你們院士會,下午的時間都是給你的。”從教育之家走出來的溫總理與他促膝談心,一談就是一個半小時。
這之后,溫總理要找一些教育界人士座談,請他推薦人選。
7月,他無法趕回參加國務院召開的第一次教育工作座談會,事后看到如下的會議記錄:溫總理對中國科大校長朱清時說,我過去不認識你,楊福家校長與我交談時推薦了你,他后來給我的信中第一個推薦的也是你。溫總理還對韋鈺說,楊福家說你既懂大學又懂中小學。這些文字,讓他強烈感受到總理對人的尊重,“就像寫文章引文時注明出處那樣”。
夢想基金
2001年1月,英國諾丁漢大學校董會宣布,鑒于“楊福家教授的科學成就及國際影響”,正式聘請他為該校第六任校長。這是英國高校首次選舉一位中國學者擔任大學的第一要職。在英國歷史上,像諾丁漢大學這樣的皇家特許學校,校長大多由王室人員擔任,前五位校長中有一位公爵、兩位勛爵、兩位爵士。楊是諾丁漢大學歷史上惟一沒有爵位的校長。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在致楊福家的賀電中寫道:“西方關于中國的觀念正在改變,中國科學的飛速進步是他們改變觀念的基礎;同時,這件事情還意味著,改革開放20年的中國,現在不僅僅在同西方平等對話,更在科學和教育的某些領域里逐漸起到了教育和指導的作用?!?/p>
“外國校長”楊福家到任后,做了一件英國人沒做的事:2003年,設立了“夢想基金”,幫助在“諾丁漢”就讀的貧困中國學子完成學業?;鸬腻X并不多,大約100多萬元人民幣,基本上都是楊校長的香港朋友們捐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獲得過資助的學生畢業后,若年收入超過20萬元就必須把資助款歸還給基金,以幫助別的困難學生。諾丁漢寧波分校在2004年建立后,也很快設了同名基金。
“我這個人對錢的態度是,沒有錢不行,錢太多也沒有用。”他說,他贊賞比爾·蓋茨母親臨終前給即將結婚的兒子的贈言:“從社會上得益多的人,回報給社會也應該多?!?/p>
其實早在10年前,楊福家就已在他的高中母校格致中學,設立了一個獎學金,他拒絕以自己的名字而堅持用“愛國獎”命名。前10年是4.5萬元,新的10年增加到了10萬元。格致中學可是點燃他知識火種的地方!到了那里,“小搗蛋”才在老師的循循誘導下開始發奮,暑假里關在亭子間,一口氣做了1000多道數學題,使數學成績從不及格一躍而為滿分,并由此養成了很強的邏輯觀念;發現英語非常有趣也是在那時候,學習勁頭鼓起來了,英語也迅速變成了強項,使他終生受益。
為慶?!皭蹏劇?0周年,母校送了他一份特別的禮物:鏡框里,鑲著他高中三年的成績單。最早的那張上有一個紅三角赫然在目,“是紅燈,不及格呀!”主人笑著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