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李銳丁在上海的工作室時,他正在和助手一起擺弄一件純白棉布質地的男士唐裝,領口是兩片橄欖葉造型做成的紐扣,白棉布中間加了華麗得白色絲綢,兩種質地的純白疊加,做工也極其考究。這件衣服就是他為2008奧運護旗手量身定制的制服。即便2008年8月8日已經過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已經成功圓滿舉辦,他所參與設計的開幕式演出服裝也得到了社會一致的好評。但此刻的李銳丁面對眼前這件衣服,眼神中卻仍有一種專注的挑剔,仿佛還沉浸在為奧運設計服裝極度亢奮的工作狀態里。
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后留校任教,又攻讀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李銳丁,多年來活躍在中日舞臺藝術界,設計并監制了一百多部演出劇目的服飾,多次獲得國家級各類大獎。這次參加奧運會開幕式演出服裝的設計工作,李銳丁說:“祖國利益,高于一切。2008北京奧運會,給了中華民族一個向世界證明綜合國力的機會,也給中國傳統文化創造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突破的機會。參與奧運服裝設計,更給了我自己的設計靈感新的爆發力和新的突破機會。光榮和自豪終生難忘!”
筆者:為了中國的奧運開幕盛會,中國一流的創意設計高手,都齊聚一堂,在工作上會不會有分歧和矛盾不能解決的時候?

李銳丁: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創作習慣,工作中產生不同想法和分歧是必然的,在為奧運開幕式文藝演出設計服裝的這短短兩三個月里,幾乎每一個設計師,每一天都在經歷設計憧憬的實現和否定,有了一個自己覺得非常好的創意時心喜若狂,又前所未有地小心翼翼和猶豫,因為為奧運設計服裝的任務太重大。我們每個人都曾交給奧組委至少200張設計方案,進行選拔。無數次地更改,但大家仍然心甘情愿。是百年奧運帶給整個中國的重大意義,和奧林匹克精神使得大家真的是萬眾一心,我們的目標一致,就是希望盡最大的能力把奧運演出服裝做到最好。所以這次工作中有失落、有喜悅、有沖突、有矛盾,但也有更大的和諧和相互理解。
筆者:這次奧運演出的服裝總設計師是日本籍好萊塢著名的電影服裝設計師,杰出的概念藝術家石岡英子女士,您如何評價石岡英子,在和她的合作中有什么難忘的事嗎?
李銳丁:這正是我想說的,這次奧運會不僅僅是國內設計師的力量凝聚在了一起,相互理解,我們更得到了國外友人的很多幫助。在開幕式演出服裝的總設計師石岡英子女士身上,我們也感受到2008奧運不僅是中國的,更加是世界的,是一次國際文化的交融。我和另一位設計師麥青兩人非常榮幸地被石岡英子女士在國內國外眾多服裝設計師中挑選到她這一組,有機會和她一起近距離的工作。在和整個創意團隊的合作過程中,石岡英子女士雖然有翻譯,但語言上的不通仍然造成很多誤會,加大了工作難度。但石岡英子女士非常負責,盡其所能為北京的奧運會出謀劃策。她本人也非常幽默,經常開玩笑說我和麥青在做中國的服裝設計,而她就是在幫我們做料理。石岡英子女士對于中國元素的敏感度相當高,開幕式上《大秦古韻》的服裝,就是由麥青設計,石岡英子親自把關整個制作過程的,為了做最貼合主題意境的華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品出來后,我們看到衣服里面層層疊疊的紗的質地絕對不是松軟無力的,而是非常有骨子的,有張力的。把中國秦朝時期的氣氛演繹得非常大氣,雄偉,我們都為之驚嘆。在這短短幾個月的工作過程中,我們都感受到了她的杰出,對中國的熱情,也體會到了日本友人的友誼。我曾在日本留學,語言上的無障礙讓我能夠更加理解石岡英子的設計理念,有時面對一個好的設計創意的完善,她甚至會親筆寫信給我意見和建議。現在這些往來的書信積累在一起也已經是厚厚的一疊,這讓我非常感動,更讓我體會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奧林匹克的力量讓世界更團結,讓人和人之間更友善。石岡英子女士也曾對我說,這次為奧運設計服裝,短短幾個月的工作過程中,她看到了中國藏龍臥虎,有太多杰出的設計師,國際一流的創意,在中國生活的這些日子里,更讓她看到了中國的強大,她相信未來是中國的!
筆者:中國元素一直被反復地用在舞臺設計中,視覺上,看到過很多。能談談這次奧運會開幕式的演出服裝里具體您參與設計的幾套服裝,背后的創作思路嗎?
李銳丁:主要考慮的還是設計要怎么樣結合東方和西方,古代和現代,怎樣通過開幕式演出的服裝讓世界了解中國,這樣一個標準一直貫穿在我的設計當中。 雖然我們知道奧運會的舞臺特別大,整體視覺沖擊非常重要,但在把握整體風格的同時,我們仍然非常注重細節,從最初的一個構思到最后的制作,每一個環節都非常嚴格,要求自己的設計做到精準地表現服裝內涵。就說選擇服裝的顏色吧,在這樣一次隆重的盛會上,我們可以利用中國元素,但不能演繹成大紅大綠的俗氣,而是要力求做到高級。比如開幕式運動員入場式五洲樂隊亞洲部分樂隊演奏服的服飾,是我和石岡英子一起設計,我制作監制的。當時,面對設計稿,我選擇用了三個顏色:紅、金,白。想要既具備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又很現代的視覺效果。可執行制作時,紅、金、白三個顏色在明暗,色相和色彩飽和度上分別到哪個程度才是最好,最能體現效果呢?經過了反復的比較和尋找,最后選定的那個紅像是古代的印泥紅,濃重卻紅得很明亮,非常具備中國的喜慶但又隆重的氣氛。而那個金,也不是普通的金箔色,選用的是泥金土黃,非常皇室貴氣。白色的面料質地也要體現出我們清末民初江南女子的飄逸、溫婉,大家閨秀的典雅氣質。為了這三個顏色的準確度,和面料與設計的完美結合,我親自飛去日本采購,找尋很久,再拿到上海制作,最后看到自己設計制作的衣服和演出節目的整體感覺在情感上,意境上都配合得相當完美,覺得自己之前的挑剔和付出都相當值得。后來設計開幕式上《鄭和下西洋》、《中華禮樂》的演出服裝也都一樣,為了配合演出,最好重現中國5000年文化文明,中國古代的繁榮昌盛,每一件服裝都經過了非常苛刻的設計和制作過程。所以,雖然用的是耳熟能詳的中國元素,但完全是一次再創造,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不惜一切代價。
筆者:這次奧運會開幕式演出服裝的設計跟您之前設計的大型舞臺服裝有什么區別?
李銳丁:區別實在太大。說實話,從我留學日本,到后來那么多年為舞臺表演設計服裝,每一次設計的舞臺服裝都要考慮到觀眾的接受程度,以及地方政府,投資方等等的一些看法,所以創作思路經常比較局限,無法完全發揮。但是這次奧運會的服裝設計,可以說政府是給了極大的寬容度和創作自由的,鼓勵設計師們在考慮到整個中國的審美環境下,尋找藝術設計上的突破。這次的設計是做給全世界看的,我感受到了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思想文化上的解放。所以,在這次奧運服裝的設計過程中,創作是充滿激情的,思路是開闊的。反復地推翻,再重建。從比較寫實的表現手法,到抽象概念的,各種各樣的方式都去嘗試。相比較以往自己的設計風格,這次奧運會開幕式的演出服裝設計,對我個人的設計風格也是一次自由,快樂的顛覆。
筆者:在這次奧運服裝設計過程中,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李銳丁: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設計服裝的過程,設計幸運在奧運會上被選中,是要通過各方面縱橫交錯的層層把關的。自己用心的創作設計被認同,但到最后又突然被否定,那種滋味還是非常不好受的。比如張偉東導演的那段皮影被拿下的當天,他的第一感覺是不相信,而我們參與設計的這個團隊里的每一個人也都不相信,對大家來說那都是個灰色的日子。這個節目的道具,從木偶、皮影、線桿都是大家一點點創造、研究出來的,最后呈現的整體視覺效果非常漂亮。最后被拿下很遺憾,非常痛心。但好在這種情緒很短暫,并沒有影響到日后的工作熱情,無論張偉東導演也好,我們設計團隊里的每一個人也都重振精神,繼續全力以赴。我們設計師工作的地方,那里有幾個大字“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這個時候每一個中國設計師都真真正正地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無論自己的設計最后有沒有被選中,能不能在開幕式當天被展現,都可以放下個人的回報和利益,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設計師,能參與到北京奧運會的設計過程,能為中國奧運會出自己一分力,已經感到無比自豪和滿足,終生難忘。
筆者:這次北京奧運會,對您個人產生什么影響?接下來你有什么打算嗎?
李銳丁:覺得自己更加充滿能量,更加自信了。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階段,每個階段里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思維枯竭。作為設計師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具備無窮的創造力,但這次經歷了奧運演出服裝設計,特別是跟國際一流的設計大師一起工作合作以后,覺得自己從工作中學到了很多,總結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其次,也強烈感受到了作為一個設計師的責任。中國在快速強大,我們還有無數次的機會要面對多元的國際的大舞臺去展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為奧運付出的努力和全情投入的專注精神不會是一時的,而會被延續到日后的工作生活中,那是一件太有意思的事了,充滿了激情和創造力,我想一定會影響到我接下來的設計風格。